看着手里的这杯优衣库咖啡,突然意识到这个日本平价品牌在中国火了,而它恰恰诞生于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的那段艰难岁月,日本1961年到1973年房地产爆发期,实际房价涨了几倍,中国从2001年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开始,到现在涨幅更猛,时间差刚好三十年左右。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约40年后,1994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中国改革开放始于1979年,到2021年同样进入深度老龄化,时间间隔27年,日本1990年开始给房地产踩刹车,东京房价随后暴跌,中国房地产从2021年恒大爆雷开始进入调整期,又是30年的时间差,有人开玩笑说日本就像是中国的一个存档,提前三十年演示了可能的剧情。

最让人警醒的是制造业的变化,1990年日本全国新设工厂还有近4000家,到2022年已经跌到不足1000家,现在看中国,富士康开始往越南、印度转移产能,比亚迪在泰国建厂,福耀玻璃在美国开工厂,这种产业外移的苗头,日本三十年前就经历过。
日本制造业从业人数一路下降,有些转行做服务业,有些回到农村,日本政府1992年到1995年在农村投入了25万亿日元搞基建,每年吸引70万人回乡创业,中国2017年推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修路建桥、整治环境、扶持返乡创业,操作手法惊人相似。

不过日本也不是全盘皆输,经济低迷期,动漫、游戏产业反而爆发了,宫崎骏的吉卜力工作室、任天堂的Game Boy、索尼的PlayStation,都是在那个年代崛起的,当制造业不行了,文化产业接棒成为新的增长点。
现在的中国短视频、网文、国产游戏正在快速发展,日本企业在泡沫破裂后的反应,他们花了整整十年处理“三过剩”过剩设备、过剩人员、过剩债务,这期间很痛苦,也倒逼日本企业提升效率。
日本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过去二十多年出了二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说明即便经济不好,技术创新的路还是走得通,中国有些条件比当年的日本好。

城镇化率还没到日本泡沫期的水平,东西部发展差距大,产业可以从沿海往内陆转移,不一定非要出海,女性劳动参与率也比日本高,人口红利消失的速度可能慢一些。
日本在广场协议后政策失误,导致泡沫越吹越大,中国现在面临的外部压力不比当年小,贸易摩擦、技术封锁、产业链重组,每个都是硬骨头,关键看政策怎么应对,是重蹈日本覆辙还是能找到新路。

有个日本企业家的话值得琢磨,森大厦公司当年在浦东投资建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很多人说他疯了,这栋楼给他们带来了丰厚回报,这个例子说明,与其纠结“脱钩”,不如想想怎么合作共赢。
看了这几天的热议,我发现咱们网友真是藏龙卧虎。
“日本当年是泡沫经济,中国可是实打实的产业链,不能瞎比,咱的底子硬多了。”
“当年的日本是靠出口吃饭,中国现在的内需还没完全释放,未来潜力大着呢。”
“日本经济这么厉害的国家,居然也能搞成这样,看来经济政策真是不能太任性。”
“我就关心工资能不能涨,房价能不能稳,生活能不能舒服点。”
“就算真有‘失去的十年’,这十年我也不会失去外卖、快递和网购,日子照样好过。”
未来五年是发展的关键期,你认为对你个人和家庭而言,最重要的是稳住工作、谨慎投资,还是大胆尝试新机会?评论区等你!
信源: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