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收盘后,手机里的财经 APP 推送弹窗接连不断,“沪指突破 4000 点”“牛市号角正式吹响” 的标题红得刺眼。办公室里,平时从不聊股票的实习生正兴奋地问老同事该选哪只基金;家庭群里,舅舅连发三条语音说刚把定期存款取出来入市;刷朋友圈时,前几天还在抱怨套牢的朋友晒出了满屏的红色收益 —— 所有人都在往里冲,而我对着交易软件,按下了最后一笔清仓确认键。
这已经是我炒股的第五个年头,算不上资深玩家,但也算亲历过几轮市场起伏。2020 年疫情那波大跌,我攥着账户里仅剩六成的本金夜夜难眠,看着身边人纷纷割肉离场,咬着牙补仓了几只业绩扎实的制造业股票。后来市场慢慢回暖,从 2800 点爬到 3500 点,再到今年反复试探 4000 点,那些曾经让我焦虑的持仓,不知不觉已经翻了一倍多。
真正让我下定决心离场的,是上周同学聚会上的场景。席间一位做餐饮的同学,连市盈率和市净率都分不清,却拍着胸脯说跟着 “炒股大神” 买的科技股已经赚了 20%,还劝我们赶紧入市 “搭末班车”。这一幕突然让我想起 2015 年的夏天,当时我刚毕业,就是听着亲戚说 “股市躺着赚钱” 才贸然入市,结果赶上杠杆牛破裂,第一次投资就亏得血本无归。
这些天我反复琢磨一个问题:4000 点到底意味着什么?是经济复苏的必然结果,还是群体情绪推高的幻象?查数据时发现,虽然指数站上了关键点位,但不少个股的估值已经偏离了业绩基本面,有些热门板块的市盈率甚至达到了历史高位。更值得警惕的是,现在入市的大多是像我那位同学一样的新手,他们抱着 “别人能赚我也能赚” 的心态跟风入场,恰恰印证了投资市场里的 “羊群效应”—— 就像池塘里的小鱼,只要有一点动静就集体盲从,却从没想过前方可能是陷阱。
有人问我,难道不怕踏空吗?说实话,看着清仓后指数还在往上跳,心里不是没有过动摇。但想起雪球上看到的逆向投资逻辑,突然就释然了:市场的高点往往出现在所有人都狂热的时候,当最后一个潜在买家入场,接下来就可能迎来转折。我想起三年前在 2900 点加仓时的孤独,当时身边全是唱空的声音,如今 4000 点的狂欢中,反而该保持清醒了。那些所谓的 “踏空焦虑”,本质上还是被群体情绪裹挟的结果。
清仓操作完成的那一刻,我没有想象中的兴奋,反而有种尘埃落定的平静。把钱转回银行卡时,特意给家人转了一笔,剩下的重新存回了定期和稳健理财。不是说股市再也不能碰,只是我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 —— 既没有精准预判市场的本事,也扛不住高位波动的风险。耶鲁大学那位投资官说的没错,逆向操作从来都是孤独的,但这种孤独恰恰能让人避开大多数陷阱。
此刻窗外的晚霞正慢慢褪去,手机里依然满是 4000 点的庆祝消息。我知道明天还会有更多人涌入市场,也知道未来指数或许还能涨到更高的点位。但于我而言,在热闹中守住本心,在狂热时及时离场,就是这次 4000 点行情里,最适合我的选择。
投资这事儿,从来没有标准答案。别人的狂欢未必是你的机会,适时的退出也不是认输,只是学会了对自己的钱包负责。毕竟真正的投资智慧,从来不是比谁赚得更多,而是比谁能在市场里活得更久。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