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景区连洗个手都得收费的吗?不仅要收,而且15秒钟收0.3元。
这个看起来有点离谱的事儿,发生在辽宁葫芦岛银泰水星海洋乐园。
是的,你没听错,游客上完厕所想洗手,得扫码付3毛钱,就给15秒。多一秒都不行,水流跟掐着秒表似的停。
请原谅我,写到这里,我自己差点笑喷了。
有游客拍了视频,手机镜头里那扫码页面明晃晃写着“0.3元/15秒”,底下还标着个叫“趣互联”的平台——人家客服说了,全国70多个景区都用他们这系统收洗手费。
好家伙,这事儿一发酵,网友便炸了锅。
有人说“下次是不是得收呼吸费”,也有人替景区辩解“节水嘛,没毛病”。
今天咱就好好说说,这3毛钱的背后,是否藏着的是:景区把公共服务当成摇钱树的歪心思?莫非比那海水浴场的暗流还凶险?
一、“节水论”果真站得住脚吗?
先说说这“节水论”站不站得住脚。
景区说怕浪费水,可你见过哪个五星级酒店、高速服务区靠收费节水?
人家北京颐和园旺季一天客流量超8万,洗手池全免费,也没见水漫金山吧。
反倒是这种扫码收费的,我见过更绝的——去年某古镇厕所,洗手要付费,可那水流细得跟眼泪似的,15秒连手心都冲不干净,最后还得再付3毛,这不摆明了逼着人多花钱?
说白了,节水是幌子,借着“公共服务”的名义薅羊毛才是真。
二、收益可能才是这一波操作的关键
再往深了挖,这“趣互联”平台才是个狠角色。
我查了下这公司的底细,注册信息里写着“物联网自助设备流量聚合”,说白了就是给商家装个收费阀门,从娃娃机到按摩椅,现在连水龙头都不放过。
他们给景区算的账门儿清:一个厕所10个水龙头,旺季每天1万人用,每人最少洗两次,一天就是6000块,一年下来小两百万。
然后景区分大头,平台抽成,这生意做得比开游乐场还稳。
三、基础配套服务收费可能违规
可景区忘了最基本的规矩:
公共卫生间和洗手池,是法律规定必须提供的配套服务。
《旅游法》第四十二条写得明明白白,景区开放得有“必要的配套服务”。
这就跟饭馆必须有后厨、医院必须有急诊室一个道理。
你见过哪个饭馆收“筷子费”被夸合理的?那为啥到了景区,连洗手都成了“增值服务”?
四、类似“骚操作”并非个例
更让人后背发凉的是,这并非个例。
前两年西安某景区,游客想接杯直饮水,机器提示“1元/500ml”;
桂林某溶洞景区,厕所里的卫生纸要扫码关注公众号才能领,不然就得买2块钱一包的——这些套路换汤不换药,都是把游客当“行走的钱包”,连毛细血管里的钱都想榨出来。
有个冷知识可能大伙儿不知道:国内景区的收入结构里,门票占比其实在下降,越来越多景区靠“二次消费”赚钱。
但正常的二次消费是啥?是你自愿买瓶水、坐个缆车,而不是把洗手这种基本需求变成“不得不花的钱”。
就像你去饭馆吃饭,老板收你餐具费可能都算违规,景区凭啥把洗手池变成收费项目?
五、结尾,我想再唠几句
说句实在的,游客不是花不起这3毛,是恶心这股子算计劲儿。
去年我朋友去青岛某海滨浴场,冲脚的水龙头免费,更衣室还有免费姜茶,人家旺季日均客流5万,光靠租遮阳伞、卖泳衣就赚得盆满钵满。
反观那些盯着洗手费的景区,口碑垮了,游客用脚投票,最后只能在淡季对着空荡荡的停车场发呆。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强调一件事:
景区的生意要做,但得有底线。公共服务就该有公共服务的样子,要是连洗手都得精打细算,那这景区的风景即便是再美,大概率会给人留下尴尬的印象。
总之吧,卫生间洗手收费这个事儿:不是钱的事儿,是堵心,还有扎心。
温馨提醒:本文部分配图系网图,若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
【今日互动】对于“辽宁某景区卫生间洗手收费”这个事儿,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辽宁旅游# #辽宁旅行# #头条带你游辽宁# #夏日生活打卡季#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