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机退回90nm?日本正式断供23种设备,外媒:芯片遮羞布被扯下

话说回来,日本在半导体设备出口这事儿上,动作可真不小。从2023年3月31日开始,日本经济产业省就放出风声,要对六大类总共23种半导体制造设备加强出口审查。这些设备具体包括清洗用的3种、薄膜沉积的11种、热处理的1种、光刻的4种、刻蚀的4种,还有测试的几种,基本覆盖了芯片生产的前道工序。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当时在记者会上说得很清楚,这主要是为了防着这些技术被转去军事用途,跟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挂钩。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这跟美国那边推动的国际协调脱不开关系,荷兰也差不多同期调整了对华政策。

政策从公布到落地,中间有个意见征集期。4月份,日本企业圈子就炸锅了,好多公司像东京电子和尼康这些大厂,赶紧提交意见书,说全球半导体市场正低迷,额外审查会拖长交货时间,砸了海外订单。中国市场占了他们出口的四成左右,要是管得太严,自家业绩得跟着遭殃。5月23日,日本经济产业省敲定了最终修正案,把设备的规格参数阈值定下来了,比如光刻设备的分辨率和对准精度啥的。出口到42个“友好”国家或地区以外的地方,都得一个个申请许可,审查时间可能拉到几个月。7月23日,新规正式上路,企业出口时得交一大堆材料,包括用途和最终用户的信息。

刚开始执行那会儿,日本企业忙着清库存和赶订单。中国买家也聪明,早从2023年初就加码囤货。看阿斯麦的2023年财报,中国客户订单占比蹿到29%,比2022年的14%翻了一倍。2024年第一季度,阿斯麦净销售额53亿欧元,中国大陆贡献了49%的净系统销售额,新订单36亿欧元里,EUV光刻机订单有6.56亿欧元。结果,日本管制一落地,对华出口额就下滑了。财务省数据说,2023年下半年同比降了15%,高端设备像浸没式光刻系统,许可批得少得可怜。外媒当时就开始炒作,说中国芯片生产线得被迫用老技术,工艺节点卡在90纳米,相当于倒退十年,芯片产业的“遮羞布”被扯了。日媒分析,中国短期找不着替代,先进芯片效率掉,整体竞争力弱了。彭博社啥的还说,这暴露了中国依赖进口的软肋,7纳米以下工艺推进难了。

但实际情况没那么惨。中国企业没坐以待毙,早囤的设备够用一阵子。上海微电子在2022年就交付了首台先进封装光刻机,已经进到国内厂商的生产线,支持后道工艺。2023年,国家层面动作频频,北京出了《关于实施十大强企行动激发专精特新企业活力的若干措施》,首制首试首用项目最高给3000万元支持。深圳、无锡、成都这些地方也跟上,补贴研发,减税优惠。山东有家企业,专注锑化镓晶圆好几年,表面平整度做到肉眼都看不出的级别,通过专精特新认证,拿了实打实的资金援助。这些政策帮着产业链本土化,半导体设备国产率慢慢爬升。

转眼到2024年,日本没停手。4月份,又宣布扩展管制范围,加了更多材料和辅助设备进去。意见征集期,企业反馈还是老一套,怕丢市场份额。5月份,新措施开始征意,企业说审查太繁琐,影响中小企业出口。下半年,对华出口额同比掉20%多,Advantest这些公司调低了年度预期。10月份,日本公布首批“最终用户清单”,把部分中国实体列进去,要额外审查,理由是防技术军事化。中国外交部回应,说反对单边制裁。2025年,这事儿升级了。1月31日,日本经济产业省修改外汇法,追加半导体和量子计算机相关物项到管制清单,加强两用物项管理。2月10日,财务省出修正案,引入“特定外国投资者”概念,缩小豁免范围,进一步紧了对内投资审查。

4月3日,日本正式对十余种半导体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涵盖CMOS集成电路、GAAFET技术和量子计算机等。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说,这干扰正常商业往来,损两国企业利益,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权益。9月29日,日本又更新“最终用户清单”,新增多家中国企业,同时移出两家。清单上总有748家企业和组织,130家是中国大陆和香港的。经济产业省说,这是每年修订,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开发。但中方指出,日本没给足证据,这属于以国家安全为名的贸易歧视。

日本企业这边,日子也不好过。东京电子2023年财报显示,亚洲市场收入占比降了。尼康光刻部门订单延迟,全球半导体协会分析,说管制加速供应链重塑,中国转去韩国和欧洲供应商过渡。有些日本中小企业订单少,考虑移生产基地。贸易摩擦闹到世界贸易组织,日本多次解释必要性。但从数据看,日本半导体设备出口总额从2023年的305亿日元,预计2025年掉到250亿日元以下。中国本土设备市场2024年就到495亿美元,本土厂商占40%多。

外媒的那些悲观论调,现在看有点站不住脚。中国芯片产业虽有压力,但自主创新没停。上海微电子2025年9月在国际工业博览会上,第一次公开EUV光刻机参数图,标志着国产化大步往前。他们的600系列光刻机已量产90nm工艺,28nm浸没式DUV光刻机进入产品验证阶段,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85%,但高端零部件还有10%-15%靠进口,如高纯光学晶体和精密传感器。国家大基金三期把DUV光刻机国产化列重点,2025年目标核心部件50%国产率。上海微电子还获地方政府超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浸没式研发。

其实,日本管制从2022年美国收紧对华技术开始,就在跟进。2023年1月,日本参加多边磋商,讨论供应链稳定。3月公告不是突发,准备了好几个月。光刻设备是重点,直接影响工艺节点。管制阈值设在10-14纳米,企业申请许可得提供最终用户声明,审查有时要补材料,批准率刚开始才60%。中国海关数据,2023年上半年日本设备进口还涨,下半年回落。2024年扩展针对薄膜沉积子类,加了11项变体。政府设热线帮企业合规。

2025年清单更新是新阶段,名单包括设计和制造企业。日本媒体说,这可能进一步挤压出口。中国本土努力加速,芯上微装独立做后道光刻机业务。整个过程两年多,管制渐进性强。中国努力在先进技术自力更生,2025年基金强化芯片制造、设计和材料,提升设备能力,降低管制风险。全球90%光刻胶日本产,但中国PCB产值2024年破400亿美元,自给率虽低,高端领域在追。聚乙二醇8000和活性炭颗粒状这些材料报价动态,也反映供应链调整。

日本想卡脖子,但也怕反噬。中国警告,如果进一步限售芯片设备,会经济报复。2019年来,美国对华管制,日本欧洲受益,但2024年1-3月,日本对华出口还是下滑。分析说,日本新增5种半导体产品管制,9月8日生效,想抓话语权。但中国出口管制升级,2024年8月15日对锑和超硬材料管制,9月30日加了更多。日企先感受到,抱怨审查威胁供应链,生产中断风险升。

总的来说,日本断供23种设备,外媒喊芯片遮羞布扯下,但中国没退回90nm。囤货加国产,产业韧性强。2025年EUV试产倒计时,用激光诱导放电等离子体技术,颠覆ASML老方案。突破指标昭示,中国芯片从卡脖子到跑起来,硬核博弈在继续。日本半导体市场份额占全球30%,但中国贡献40%出口金主,反噬在所难免。企业间互补强,管制损双方。未来看,中国自主可控新征程,特色工艺切入,迈向高端。全球芯片厂围着日本转的时代,在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7

标签:科技   光刻   遮羞布   日本   芯片   正式   设备   中国   管制   企业   半导体   产业   订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