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卖铲人”神话松动,也被“高低切”了?

周三 A 股最热闹的无疑是以通信设备指数为代表的光模块的暴力拉升。

而背后的最大利好,自然是之前已经提到过的谷歌 TPU 浪潮。

关于这个动向,之前在《科技股反弹背后,不可忽略的谷歌 “掀桌子”》中已经有提及,简单来说就是:前不久,谷歌发布了 Gemini 3.0 Pro,一个技惊四座的大模型。然后业界突然发现,这个大模型完全是谷歌用自家的 TPU 进行训练的,并没有使用英伟达的算力卡。因为这个事儿让大家意识到,英伟达作为 AI 浪潮中的 “卖铲人” 的地位并不是无法动摇的。

于是这两家行业就走出了谷歌向上,英伟达向下的分道扬镳的走势。

至于中国的光模块厂商受益,主要是谷歌的 TPU 采用了一种称为 OCS 的全新架构。这种架构对于光模块的需求数量减少,但是技术要求大大增加。而中国的某些厂商逐渐被发现也能拿到英伟达的单子,于是出现大涨。

但这个事儿从谷歌的股价角度细细推敲,其实还是有点蹊跷的。

首先,谷歌的大模型发力并广受好评,其实始于 Gemini 2.5 Pro。这个模型是今年 5 月份发布的,发布之后其实在 AI 玩家中的口碑就非常不错,但是从股价我们可以看到,谷歌的股价并未因此出现大涨。如果以相对比值来看,其实还是跑输英伟达的。

当时市场的一个主流观点是认为谷歌的主要盈利来源还是搜索广告,但是各种 AI 大模型搜索直接给出结果,跳过了广告页面,对于谷歌的盈利模式其实是断根的。

而最近的叙事逻辑突然变成市场发现谷歌可以成为下一个英伟达,或者哪怕因为现在他的 TPU 是只租不卖,无法成为下个英伟达,也至少可以冲击现在的英伟达。

但其实谷歌开始设计 TPU 并不是现在的新动作,早在 2013 年就开始了第一代的尝试,目前主力在运作的是 2024 年推出的第六代 TPU。根据报道,今年的四季度应该会推出第七代 TPU。

下面是我用 Gemini 3.0 Pro 的 Deepresearch 整理的发展路径图,并用 Gemini 3.0 Pro 画的示意图,可以看到一年年的迭代,是厚积薄发。

从这点来说,其实最近除了 Gemini 3.0 Pro 这个模型的发布之外,其实包括 TPU 在内的很多消息都算不上是根本上新消息,更多是一些陈年旧闻被综合后的再次发掘。

所以我隐隐感觉可能英伟达也被 “高低切” 了。

下图是 2024 年到现在英伟达和谷歌两个股票的走势对比,可以看到英伟达早早地就实现了 200% 的上涨,到今年 10 月份之前甚至实现了 300% 的上涨。相比之下谷歌要多颓废就有多颓废,在今年七八月之前甚至连翻倍都没有实现,即使是最近一段时间迎头猛赶,但累计上涨连 150% 也不到,只有同期英伟达涨幅的一半而已。

目前英伟达的 TTM 市盈率是在 43 倍左右,相比之下谷歌只有 31 倍。

在有了类似 Gemini 3.0 Pro 这样的新变量影响市场的预期之后,一波高低切也算是正常。毕竟墙倒众人推的不仅是 A 股。

在股市有时候你会发现,当股价上涨了,利好随之而来了。比如最新消息,Meta 正与谷歌就 2027 年在其数据中心使用价值数十亿美元 AI 芯片 TPU 进行谈判,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于整个 AI 大模型解 “去英伟达化” 的憧憬或者说担心。

从这个角度,光模块板块作为比显卡更底层的 AI 浪潮的 “卖铲人” 受追捧,也正常。

不过周三通讯光模块板块涨得太凶,对许多恐高的投资者,恐怕不敢追。

那么换一个角度,涨幅同样居前的创新药,倒是又值得看看了,尤其是笔者之前一直关注的科创新药指数。

昨天去参加了一个全球投资机构在上海举办的论坛,其中海外的基金经理在谈到如何面对科技浪潮规避相关风险的时候,比较意外的是他们将生物科技类股票视为一个价值股板块,认为是一个比较好的可选替代。

这或许就是在不同的市场,对于同一个行业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至少在中国 A 股的语境下,我们很少将医药生物科技板块视为价值板块。不过考虑到以 XBI 为代表的美国生物科技行业的市盈率只有 17.88 倍左右,这个观感倒也挺正常。

而作为相关产业在中国的映射,中国的创新药企通过相对低廉的人工成本进行研发,以及向海外医药巨头销售专利。花人民币,赚美元,中国创新药企这样的模式在上半年受到了资金的追捧。

关于中国创新药,今年上半年表现比较好的是港股通创新药行业。但正如我在下半年反复强调的,立足 A 股的科创新药或许更值得关注。

从 A 股创新药和港股创新药的资金流向来看,过去一个月 A 股创新药的流入比例显然更高。

下表是截至 11 月 25 日周二,港股整个医药板块的 ETF 净申购额引发的资金流入统计,占总规模的 10% 左右。。

作为对照,A 股创新药同期流入的资金差不多要占到总规模的 20% 左右。显然,ETF 玩家对 AI 创新要逐步青睐有加。

在 A 股创新药中,CS 创新药的规模是最大的,但是正如我之前指出的,以走势来看,科创新药是最强。尤其是从 40 日收益差这个数据来看,科创新药近期正好从一个底部开始逐步回升,类似于 2024 年 8、9 月份的时候。在经历了 “9・24” 行情之后,成长股投资者对于科创板、创业板这些有 “20cm” 涨跌幅制度红利的板块,一向青睐有加,科创新药也不例外。

所以如果看好成长思路,但不想在 AI 上暴露的话,跟踪科创新药的科创新药 ETF (589720.SH) 可以关注,从这两天的交易情况来看,明显成交活跃,周三的成交额达到了 1.8 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8

标签:财经   英伟   神话   中国   板块   模型   模块   股价   浪潮   市场   资金   青睐有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