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玩起了“跳级”?
是的,小米选择跳过16系列,直接发布17系列,这一操作成功引起消费者讨论。
难道就因为苹果发布了17,小米把原本的16系列改成17吗?真相会这么简单吗?
其实在小米看来,把原本要发布的16系列改成17,是为了更加精准的定位小米未来的市场方向。
那么就让我们就共同来看看“跳级”是否带来了可观回报。
在苹果17发布后,小米也发布了17系列,仅仅相差了15天。
小米跳过16系列直接发布17的操作,成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
看似是在挑战苹果的品牌地位,实际上它只是试图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与苹果平起平坐的形象。
苹果的17系列是它未来手机的核心产品,而小米17系列的发布,显然是在提前为自己赢得话题热度,可以说,小米命名方式的背后,是极为清晰的营销手段。
站在消费者角度,苹果发布了iPhone 17,消费者心中会觉得,这款产品是最先进、最前沿的。而这时小米发布了16系列,最直观的感受是这款手机比苹果要落后一代。
而这时小米同样推出了17系列,这就能够让消费者产生一种错觉,小米和苹果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至少在产品的更新换代上,大家是一致的。
在大部分人的观念里,对手机的认知还停留在,数字越大,代表它的产品越新,而小米跳过16系列直接推出17系列,也传递出一个信号,它的硬件实力也在稳步增长。
这种做法看上去是模仿,实际上是小米在用极简的方式去争取话语权和提高曝光率,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声音。
在信息流动极快的今天,大家对于手机品牌的关注并不完全取决于它的创新性和技术实力,更多的是取决于,它是否能通过一些话题性事件,抓住消费者的眼球,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
小米的操作是成功的,苹果在9月发布,17系列即将面市,小米通过提前发布17系列来与苹果同步,得到了广泛关注,也将自己推上了与苹果平起平坐的竞争舞台。
9月29日至10月5日十一黄金周期间,小米手机的激活量145.56万台,以21.2%份额成功超过苹果登顶中国市场手机销量第一,其中苹果的激活量为111.91万台,市场份额为16.3%。
十一期间的数据表明,小米的确成功获得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并为此买单,也让它成功突破了品牌和产品的局限,话题也被大家高度关注。
小米最开始打的就是高端局市场,它想要突破传统性价比的局限,但市场的变化和竞争非常激烈,即便它在硬件和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突破,但在三星等品牌的阴影下,依旧无法进入高端市场。
此后它推出小米15系列,采用了先进技术、融入高端元素,试图再次打开高端市场的大门,可是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依旧会参考品牌价值,而这也是小米一直追求却难以打破的品牌壁垒。
是什么原因导致小米手机进入高端化市场如此困难呢?是因为现下的手机行业基本已经饱和,若没有新的技术突破,没有新的亮点吸引消费者,很难打破他们心中已经成型的手机品牌排序。
小米或许已经意识到,单靠手机业务进入高端市场非常困难,所以在高端市场的战略上,手机板块不再是小米的突破口,他们将重点转移到了汽车业务上。
难道转移到汽车领域就能成功打开高端市场的大门?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在汽车领域,小米有更多的时间去构建自己的高端形象,也能通过汽车的高溢价产品,提升品牌的整体价值。
从雷军在2023年3月的讲话来看,小米汽车已经成为公司高端市场战略的组成部分,手机产品不再是小米的唯一目标,汽车才是未来高端化战略的主力军。
通过这几年的小米营销来看,他们比最开始要更加灵活和大胆,从最初的性价比神话,到如今更多依赖流量与争议来制造话题,用话题讨论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潜移默化的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
特别是在推出17系列时,提前改名、借用与苹果相同的数字命名方式,也是小米营销的一次大胆试探。
其实小米早期能够杀出重围,在很大程度上是它的高性价比,它通过提供比同价位更强的硬件配置,迅速积累了大量的粉丝,快速占领了市场份额。
随着市场逐渐饱和,消费者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单纯的性价比已经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也无法支撑小米的发展,它不得不做出调整,试图借助更多的流量与话题来带动品牌热度。
很明显,小米这次的调整是成功的,而这次的手机跳级命名,更是成功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即便有不少是负面评论,甚至是果粉的批评,从大局上并没有给小米带来实际伤害。
其实对于一个品牌来说,最怕的不是负面评论,而是无人问津,通过这种话题性的营销,小米提高了自己的曝光度,也让消费者觉得它具备与苹果抗衡的实力。
这次小米不再单纯依赖技术和产品影响力,跟苹果17系列进行正面竞争,而是通过制造流量和话题引导,打造品牌的市场地位。
此次小米手机的负责人正是卢伟冰,话题营销方面的专家,之前他巧妙的将红米Note 11和天门山的“天梯”相结合,成功引起红米Note 11充电速度快的卖点,在首次销售中,仅1个小时就高达50万台售出。
而这次小米17的改名,他也是重要参与人之一。
其实无论是通过发布会、手机命名跳级,还是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话题,都是小米在不断尝试用争议换取热度,而这种流量导向,也是重新回到市场竞争的捷径。
小米这些看似突兀的行为操作,乍一看很难理解甚至充满疑惑,但整体来看,它不仅在市场上引起了更多的关注,也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了和苹果匹敌的地位。
在战略层面,小米也清晰的认识到,高端市场的突破口除了产品硬实力,流量也只是一大优势,这次的“跳级”调整,既是对市场现状的清醒认识,也是对未来发展的选择。
更新时间:2025-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