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年中美在芯片领域的拉锯战真是越来越热闹了,从一开始美国单方面下手封锁,到现在中国这边开始有点反转的苗头,整个局面像过山车一样起伏。说起芯片战,大家可能觉得这是高大上的科技话题,但其实它影响着咱们日常用的手机、电脑甚至汽车啥的。2020年左右,美国就开始针对中国半导体企业出手,先是把华为、中芯国际这些大头拉进实体清单,意思就是不让美国技术或设备轻易流到中国手里。
这招挺狠的,因为全球芯片供应链都绕不开美国的影响力。结果呢,中国企业买不到高端芯片和设备,发展速度被拖慢了好几年。到了2022年,美国又升级管制,禁止英伟达出口A100这种顶尖AI芯片到中国,英伟达只好搞出个阉割版的A800来凑合。2023年10月,美国商务部再发新规,扩大禁令范围,覆盖更多AI芯片和半导体设备,荷兰、日本也跟着掺和进来,限制阿斯麦公司向中国卖先进光刻机。
阿斯麦这家荷兰企业可是光刻机领域的霸主,他们的极紫外光刻机(EUV)是做5纳米以下芯片的必备工具,从2019年起就没卖给中国过。深紫外光刻机(DUV)虽然老点,但也能凑合做7纳米左右的芯片,2023年3月荷兰正式要求出口许可,搞得阿斯麦对中国销售直线下滑。那时候,中国半导体行业日子不好过,自研光刻机从头起步,钱和技术门槛都高得吓人。

转折点出现在2023年8月底,华为突然扔出Mate 60 Pro手机,里面用的是麒麟9000S处理器,中芯国际用7纳米工艺做的。这事儿正好赶上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相当于当面给了美国一记耳光。分析显示,中芯用多重曝光技术,靠现有DUV设备硬是挤出了7纳米水平,虽然产量不高,良率也不稳,但这证明中国突破了技术关口。
突然间,7纳米以上的光刻技术没那么神秘了。美国那边慌了,继续加码管制,2023年10月新规出来,新增实体清单,针对中国AI和量子计算领域。阿斯麦公司一看形势不对,态度开始变。他们的老总彼得·温尼克在2023年9月采访里说,隔离中国没用,中国人聪明,总能找出路。之前2021年他还说中国人造不出光刻机,就算给图纸也不行。2022年管制紧了,阿斯麦生意受影响,他就改口说向中国卖机子符合公司利益,还申请许可证继续供货。
结果呢,2023年阿斯麦对中国营收占比从一季度的8%窜到三季度的46%,全年中国成了他们最大市场。这可不是白给的善意,阿斯麦急着抢滩中国市场,低价卖DUV机子,目的就是占住份额,挤压中国本土企业成长空间。想想看,中国刚起步的光刻机厂家,像上海微电子,还在28纳米挣扎,外资这么一倾销,本土研发就容易被打趴。

2024年头几个月,美国继续施压荷兰,阿斯麦1月份暂停了部分DUV机子出口到中国,本来计划卖的三台高端机子直接卡住。荷兰政府也跟着美国走,公开说这是为了国家安全。但阿斯麦没完全停摆,他们还是通过许可证卖了不少非最先进的设备。中国这边没闲着,中芯国际扩产7纳米线,华为海思设计更多自研芯片。
整个供应链开始本土化,政府投了大笔钱进半导体基金,吸引海外人才回来。专利申请量在半导体领域蹭蹭上涨,从2023到2024年,中国在光刻技术上的申请翻了好几倍。阿斯麦的财报显示,2024年中国客户囤积了不少DUV机子,怕管制再升级。
果然,2024年下半年,美国又出新招,12月2日更新管制规则,新增140家中国实体,限制量子和先进计算设备出口。荷兰那边1月份决定不再公开阿斯麦对中国DUV销售数据,说是为了保护商业秘密。这事儿透着猫腻,阿斯麦预计2025年中国销售占比还超40%,但他们自己说2026年会降,因为中国本土厂家要起来了。

进了2025年,芯片战更热闹了。4月12日,中国据说正式切断了和阿斯麦、台积电的所有采购合同,这消息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虽然官方没大张旗鼓确认,但从供应链看,中国企业确实在转向本土供应商。台积电那边损失不小,中国市场占他们营收大头,现在被迫调整。阿斯麦的麻烦也来了,10月份有报道说,中国一家企业逆向工程他们的老DUV机子时,把设备拆坏了,还找阿斯麦求技术支持。
这事儿闹得挺尴尬,说明中国在努力自研,但也暴露了技术差距。阿斯麦没完全拒绝帮忙,但这也侧面证明,美国的封锁逼着中国加速本土化。10月16日,阿斯麦发布2025年展望,说美国出口管制影响了中国销售,中国客户提前囤了低端机子,现在需求放缓。话说回来,阿斯麦这么急着卖机子到中国,价格比以往低不少,这不就是倾销嘛?目的简单明了:用低价占市场,拖慢中国自研步伐。

就像30年前的玩法,欧美在技术领先时高价卖或干脆禁售,等中国突破了就降价倾销,试图毁掉本土产业。半导体这行周期长、投入大,容易中招,但中国在其他领域有经验,比如高铁和卫星导航,早都国产化了,打破了垄断。
为什么得警惕这个阳谋?因为倾销不是好事,它表面上帮中国扩产,但长远看会让本土企业没机会练手。阿斯麦的DUV机子好用没错,但靠买买买,中国永远追不上。2025年9月,有报道说中国赌上DUV技术,因为EUV被封锁了,只能优化现有设备做更精细芯片。但这也意味着,阿斯麦的倾销会让中国依赖加深。

想想美国的目的,本来想通过管制饿死中国半导体,结果中国硬是挤出7纳米,现在美国又想通过盟友倾销来淹没市场。荷兰阿斯麦夹在中间,生意人嘛,当然想多卖点,但他们老总在2025年财报里说,地缘因素会导致销售下滑,意思是中国本土崛起是必然。
2025年10月,美国国会报告指出,管制延缓了中国进步,但没完全挡住,中国已建起部分自主供应链。中芯国际在闪存领域份额上升,长江存储这些企业进步明显。日本和韩国企业也头疼,合规压力大,转向其他市场。

说到底,抵制光刻机倾销不是排外,而是为了护着本土产业。2025年,中国半导体自给率预计上到更高水平,AI芯片自供能达55%左右。政府呼吁加强国产设备采购,避免过度依赖外资。类似盾构机的例子,国外封得越紧,中国发展越快。现在芯片战远没结束,美国在AI芯片上还领先,但中国通过开源软件和替代材料,减少了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依赖。企业像华为、中芯,转向自研链条,投资数千亿建厂,人才回流加速。

整个过程像打仗,管制从清单到设备禁售,再到中国突破,形成循环。美国企业如英伟达丢了中国市场,转向东南亚啥的。阿斯麦的新老总克里斯托夫·富凯在2025年三季度财报里直言,中国需求强,但未来下滑在所难免。这事儿告诉咱们,科技自主是王道,别被低价机子迷了眼。长远看,坚持研发,芯片领域也能像高铁那样,彻底翻身。话说回来,大家平时买手机时,多支持国产,也算贡献一份力吧。
更新时间:2025-11-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