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的一篇文章我写了篇关于清朝以及近代是如何把外蒙古给丢失的文章,那篇只是简要讲述了清朝的落后原因导致外蒙古丢失。今天这篇我就主要说说清朝的落后是如何把中国带入深渊的,以及需要负多大的责任。大家也可以提下自己意见,欢迎友好和平交流。
清朝对中国的落后需要负多大的责任?
在清朝的建立的初期,呈现出一种开疆扩土,欣欣向荣的统治景象,甚至中期的时候出现了所谓的“康乾盛世”,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假象。中国的衰败开始就是要追溯到这个康乾盛世开始说起。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792年9月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失败,清朝不屑一顾丝毫没有进取精神,这让本来是一次学习西方的大好机会却白白浪费。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史的转折点到来,清朝的统治者们却一味地固步自封,把防汉排汉做到了极致,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对世界如今的科技发展形式丝毫不去了解,所以这就注定了清王朝已经被历史所淘汰。政策上把“闭关锁国”定为了基本国策,严禁与外国人交流,仅在广州这个港口才能通商。
1792年,马戛尔尼访华揭开了腐朽清帝国的神秘面纱
这是科技与思想的停滞,封闭与落后的显现。
不仅如此,清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以及满足个人野心,大力推行“剃发易服”政策。这种强制同化手段表面上巩固了满族统治权威,实则极大割裂了汉族知识分子与传统文化的精神纽带。为了强力推行这个政策,甚至还喊出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着实让人震撼不已。而文字狱的大力盛行则禁锢了汉族知识分子的思想以及创新,导致思想领域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停滞不前甚至于往后倒退。这种思想以及文化上的禁锢如同无形枷锁,使得当西方工业革命浪潮席卷全球时,中国知识界仍困在故纸堆中,这也是自清朝以来中国全面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
“剃发易服”的政策极大拉低了中国的审美
清朝后期,面对来自于西方先进工业文明的冲击,清廷的反应折射出其制度性弊端与困境。统治集团也尝试过自救运动,比如洋务运动和戊成变法,但是清政府根本没有近代化的意识,所谓的变法自强只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稳固统治,却不知道在这个关键节点意味着什么。同治年间洋务派推动的“自强运动”,表面上引进机器制造与军事技术,购买西方坚船利炮,但是却受制于既得旧贵族利益集团的掣肘,虚有其表。购买的战列舰十几年再未添一船一炮,挪用海军军费给磁吸过生日,这样的腐败也直接导致了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这其实就是清廷的官僚体系腐败与技术官僚缺失双重作用的结果。
洋务运动只是表面的自强,实际并没有根本性改变清廷的落后
清朝的民族政策也进一步加剧了社会裂痕。满人特权制度造成的满汉隔阂,使国家难以形成抵御外侮的共同体意识,很多老百姓丝毫意识不到外敌入侵意味着什么,甚至还有人在清军与外国军队在打仗期间坐在旁边观看的奇葩现象,这种情况印证清廷了“防汉甚于防夷”的统治逻辑。这种族群政治导致其在鸦片战争以及后续一系列的对外战争中始终犹豫不决,既想借助民众力量御敌,又恐惧汉人武装坐大,最终只能选择割地赔款的绥靖政策。
满清遗罪,防汉甚于防洋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表达清朝的落后与腐败不是单独某个方面导致的,而是多方位,全面性的彻底落后,需要为中国的落后负起绝大部分的责任。或许会有人说清朝也不是全部都是落后腐败的,也有好的一面,诚然这点我不否认。就客观而言,清朝对于奠定现代中国版图的贡献是有一定贡献的。我们现在的版图可以说有大部分都是依靠清朝前期打下来才有法理去继承的。这点是游牧民族地区的征服,汉人王朝难以长久地维持做到的。在古代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下,农耕民族在实力上难以产生压倒性优势。清朝前期的开疆拓土,为现代多民族国家的疆域形成确实作出了一定的客观贡献,这个不可否认。
其实把历史上的过失与责任完全归咎于某个王朝难免失之偏颇。清朝作为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拒绝政治体制改革的这点尤为关键——从1792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到1905年预备立宪,整整错失了一百多年的转型机遇。当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完成近代化转身时,清廷仍在“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守旧中挣扎。这种制度性迟钝,使得中国在工业文明浪潮中付出了远超其他东方国家的沉痛代价。
更新时间:2025-05-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