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向媒体展示中方的承诺:中国将“加快”向塞尔维亚出口电动汽车生产所需的关键矿物原料。这个看似平常的外交动作背后,是欧盟在“火烧眉毛”之际的紧急求救——他们无法以正常价格获得稀土材料,生产线面临停摆风险,最终只能辗转求助塞尔维亚政府出面协调。
自2025年4月中国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以来,欧盟提交的数百份许可证申请中仅有约25%获批。多家零部件工厂被迫关闭生产线,整个行业库存普遍不足6个月。若三至四周内无解决方案,更多生产线将陷入停顿。斯特兰蒂斯在塞尔维亚生产的菲亚特熊猫和雪铁龙C3等车型,每辆需消耗2-4公斤稀土材料。当正常供应渠道日渐枯竭时,这家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不得不放下身段,向塞尔维亚这个非欧盟国家紧急求援。此前武契奇曾公开表示。中方明确表态:任何出口限制都“不是针对塞尔维亚这样的友好国家”。这简单一句话背后,是中塞两国十年如一日浇灌出的“铁杆友谊”。
武契奇在“多瑙走廊”快速路通车仪式上讲话
就在两个月前的莫斯科,中国国家领导人会见武契奇时强调:“中塞两国要保持战略定力,传承发扬铁杆友谊,深化拓展互利合作”。中国企业在塞尔维亚承建的“多瑙走廊”快速路刚刚通车,武契奇称之为“梦想的实现”和“未来之路”。当西方炒作“中国威胁”时,塞尔维亚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视中国为“最宝贵的朋友”。这种政治互信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通道。斯特兰蒂斯选择塞尔维亚设厂本是出于成本考量,如今却意外获得了“稀土绿色通道”。
中国这张稀土“王牌”的分量,源于中国数十年深耕形成的技术壁垒——全球69%的稀土开采和近90%的加工能力,使中国成为这个领域的“头号玩家”。而欧盟在稀土危机中的被动局面,某种程度上是自身政策矛盾的结果。首先,北约秘书长鼓动成员国将军费提升至GDP的5%,一边参与遏制中国的军事计划,一边又伸手索要军工生产不可或缺的稀土资源。
其次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同时,却要求中国在稀土供应上“单方面让步”。另外,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计划到2030年实现本土稀土加工满足40%需求,但当下远水难救近火。这种战略矛盾让欧盟陷入尴尬境地——当塞尔维亚车企通过中塞友好渠道获得稀土时,德系车企却在支付三倍价格抢购澳大利亚货源。
稀土危机正在改写全球产业规则。特斯拉因钕铁硼永磁体断供推迟“擎天柱”机器人量产;丰田混合动力车改用替代技术导致成本激增25%、性能下降15%。这些阵痛迫使各国加速构建“去中国化”供应链。但技术积累需要时间,正如欧洲稀土进口商坦言:“除了与中国达成协议,未来三年内别无他法”。当斯特兰蒂斯的生产线因塞尔维亚的“特殊通道”重新运转时,在布鲁塞尔决策者眼中或许格外刺眼——这张“塞铁通行证”本可以属于整个欧盟,但欧盟却选择了另一条路。
一边跟随美国在军事上围堵中国,一边又抱怨中国不给稀土“开后门”。当西方抱怨中国“将稀土武器化”时,却忘记了自己曾如何将5G基站污名化为“间谍设备”,如何用关税大棒打击中国电动车——全球化的世界里,每个不公正的举措终将形成回旋镖。
更新时间:2025-07-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