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果冉多
编辑 | 果冉多
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2022年2月24日凌晨,乌克兰首都基辅郊外的戈斯托梅尔机场响起了第一声爆炸。就在那场战火中,一架全世界只有一架的巨型飞机,被活生生烧毁在机库的尽头。
这不是普通的飞机,它曾经是苏联工业巅峰的象征,是全球航空运输界的“巨无霸”——安-225“梦想”。整个世界都为它惋惜。
但你知道吗?这么大的一架飞机,全中国,只有一个机场能让它安全落地。它来过中国,来过多次,但每一次都必须经过精密计算,严格调度。
因为它太大了,全世界只有极少数国家具备接待它的能力。它曾经是航天飞机的专属驮载者,是国际重大工程的“最后一公里”,是大国重器的“空中核弹车”。
那么,这架地球上最大的飞机,究竟有什么来头?它到底为什么只能在中国的一个机场降落?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它在战火中被毁?更重要的是,还有没有可能,它会在未来某一天,重返蓝天?
先说点简单的。这架飞机有多大?长84米,翼展88.4米,最大起飞重量640吨。光是它的一个轮子,就比成年男子的肩膀还高。
它能装什么?装得下一架直升机、一节高铁车厢,甚至一整套风电叶片。你可能会问,这么大的飞机,能飞起来?当然能。
它用的不是两台、三台,而是六台D-18T涡扇发动机。这玩意儿推力大到什么程度呢?一台能拖动一架普通的中型客机,它一下装六台。
但问题来了。这么大的飞机,落哪儿?全球机场那么多,符合条件的,不超过十个。在中国,只有一个地方行——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
为什么只有这里?三个字:够大、够平、够空。石家庄机场的跑道长达3400米,而且地势平坦,没有高山阻挡,更重要的是,空域调度空间大,能给这架“大块头”腾出足够转弯、降落、滑行的空间。
从2010年开始,这架飞机陆续来华至少九次,而且每一次都选择了石家庄。不是因为这座城市有多大,而是因为它是唯一能容得下这架巨兽的地方。
说到安-225的来历,就得翻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苏联。那时候,苏联也想搞自己的航天飞机系统,对标美国的“航天飞机计划”。
他们搞出了一个叫“暴风雪号”的航天飞机,那玩意儿造出来了,但问题是,怎么从制造厂运到发射场?铁路不行,高速公路更不行。最后他们决定,造一架飞机,能驮着航天飞机在天上飞。
这就是安-225的诞生动机。首席设计师维克托·托尔马乔夫带队,用原来的安-124运输机做基础,把机身加长、翼展加宽、引擎加多,硬生生拼出一架“天空巨无霸”。
1988年12月21日,这架飞机完成首飞,飞了74分钟,震惊世界。随后它驮着暴风雪号,在莫斯科航展上转了一圈,成了苏联工业的门面担当。
但没几年好日子过。1991年苏联解体,暴风雪项目也被砍了。这架飞机一下失去了原本的用途。它被封存在机库,差点就被拆成废铁。
时间来到2001年,安东诺夫公司决定重新启用这架飞机。它的身份也变了,从航天专用机,变成了商业超级运输机。
它的注册编号是UR-82060,只要有大件货物运不动的,找它就对了。它能装的东西,是其他飞机连看都不敢看的。
2009年,它一次性运了174吨发电设备到韩国;2011年,它搭载超过139吨的援助物资飞往日本;2015年,它来中国,运了180吨的电力设备。
每一次都是全球关注的“大动作”。而且,这不是普通货运。它能装下别人装不下的,能飞别人飞不到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它每次来中国,都只去石家庄?不是北京不行,也不是上海不够大,是因为这飞机太挑剔了。
它需要的跑道不是一般的长,而是长+厚+坚固。它起飞时,轮子下面的压力堪比坦克,普通机场跑道根本扛不住。
而且,它机体太宽,滑行道也得够大。还得有足够的停机坪来安置它那庞大的身躯。石家庄机场,刚好全都满足。
再加上,华北平原地势开阔,空管调度灵活,空域宽松,安-225在这里降落不容易出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它来华的九次任务,全都选择了这里。
从2010年首次降落,到2015年最后一次出现,它和中国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甚至很多人说,如果它不是乌克兰的,也许应该是中国的。
然后到了2022年,一切都变了。2022年2月24日清晨,俄罗斯军队突袭乌克兰。戈斯托梅尔机场作为战略要地,第一时间被空袭。而那架停在机库里的安-225,根本没来得及转移。
飞机被炸毁,整个世界航空圈都为之惋惜。但安东诺夫公司没有放弃。2022年11月,他们宣布了重建计划。他们打算利用旧飞机的30%零件,再加上新的材料、新的引擎,重新打造“梦想”。
因为像安-225这样的飞机,全世界都缺。尤其在中俄贸易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国对这种超级运输能力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
那现在问题来了,这架飞机还会回来吗?答案没人能给你一个确定的“会”或“不会”。但我们知道一点,如果有哪个国家最有可能参与它的重建,那一定是中国。
中国有技术,有资金,也有需求。毕竟,从2008年汶川地震,到“一带一路”大件运输,再到新能源重型设备出海,中国越来越多的项目,需要这样的超级运输能力。
它的出现,是苏联工程师的疯狂想象,也是大国工业的极限挑战。如今它虽然被毁,但它的故事远远没有结束。
信息来源:现场视频曝光!乌克兰媒体:世界最大运输机安-225残骸被拖走 2022-05-27 16:43 云天华 环球网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