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终结石油时代!中国核聚变迎来大突破,有望打破核电对铀依赖

2025年1月,安徽合肥的控制大厅里,当屏幕数字定格在1000秒时,科研人员沸腾了,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高质量燃烧”,这温度是太阳核心的10倍。

几乎同时,甘肃沙漠下的钍基熔盐堆完成全球首次钍铀燃料转换,成了唯一运行的钍燃料堆。

一升海水含有的氘,聚变能量堪比300升汽油,我国钍储量够供能2万年,这些不是科幻数据,而是中国正在改写能源史的证明。

当石油还在引发战乱与焦虑时,中国的“人造太阳”与钍基技术,已悄悄埋下终结石油时代的伏笔。

成果展示

一组数据砸懵全场,中国干成全球独一份的大事

1亿度高温持续1000秒,这组数字背后是EAST装置近百万个零部件的协同作战,历经15万次实验才达成的突破。

这个被称为“人造太阳”的巨罐,拥有近2000项专利,2025年的这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从基础研究迈入工程实践阶段。

此外,上海应物所牵头的2兆瓦钍基熔盐堆,2024年10月完成全球首次加钍实验,如今又实现钍铀转换,拿到国际首份运行数据。

上海应物所

这堆藏在地下14米,整体吊装落位创下国际纪录,关键设备100%国产化。

还有个隐秘突破,中科院金属所造出吨级哈氏合金C276基带,厚度仅0.046毫米,能承受19吨/指甲盖的强度,解决了核聚变“超级磁体”的材料卡脖子问题。

从装置到材料,中国全链条领跑,终结石油时代的底气藏在这些硬实力里。

中科院金属所

核聚变到底是啥?为啥说它能终结石油时代?

太阳发光靠的是氢原子聚变,EAST做的就是在地球上“仿造太阳”,往真空室加氘氚,加热到上亿度变成等离子体,再用磁场“托住”聚变释能。

这过程干净得很,不排碳,产物放射性极低,比烧石油环保万倍。

石油的命门是“不够用还难搞”,核聚变刚好戳中要害,海水中氘储量够人类用几十亿年,一升海水的聚变能量抵300升汽油,相当于把整个海洋变成了加油站。

水中的氘

而钍基堆更适配中国国情,我国钍储量世界前列,1吨钍发电量顶200吨铀,现有储量能供能2万年。

传统核电怕高压爆炸,钍基堆偏要反着来,全程常压运行,液态燃料能不停堆补充,就算出问题熔盐会自动流入安全罐。

对比福岛核事故的高压风险,这种安全特性堪称“核能革命”。当燃料无限、清洁又安全,石油的退场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核电

油价涨、续航慌?这些焦虑很快要被中国技术根治

2025年国内油价已经历8次调整,92号汽油一度突破9元/升,有位北京车主算了笔账,加满一箱油比三年前多花80元,每月通勤成本涨了近三成。

这不是个例,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近五年国内汽油价格累计涨幅超40%,背后是全球石油供应的持续紧张。

电动车车主的焦虑更具体,北方冬季续航腰斩,高速服务区充电要排队1小时,某新能源车企客服透露,续航投诉占比达35%,核心原因是充电设施不足与电价波动。

电动车充电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电力依赖化石能源的瓶颈,核聚变成熟后,这些焦虑将成历史。

按开源证券预测,商用后电能成本会降半,电动车充电一次可能只需十几元,续航焦虑会被“随时充、便宜充”取代。

家里空调全天开、电烤箱随便用,电费单再也不会让人肉痛,中国技术正在把“能源自由”从梦想拽进现实。

新能源车充电

中东战乱、能源卡脖子?中国技术要改写游戏规则

也门海岸的FSOSafer油轮,像颗漂浮的“定时炸弹”,这艘锈迹斑斑的船装着100万桶原油,因战乱搁置八年无人维护,联合国警告一旦泄漏,会摧毁20万个渔民生计,苏伊士运河航运可能中断数周。

这就是石油主导的残酷现实,哪里有油,哪里就可能有冲突。

委内瑞拉的遭遇更直白,拥有全球最大石油储量,却因美国制裁陷入能源危机,2024年汽油短缺导致多地抗议,民生用品依赖援助。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

而中国也面临隐忧,铀对外依存度超70%,和美国一样受制于海外供应链,能源安全随时可能被卡脖子。

核聚变与钍基技术正在打破这个循环,前者原料海水遍地,后者用中国富有的钍替代稀缺的铀,从根本上杜绝“资源争夺”。

当能源不再稀缺,中东的博弈逻辑会改变,中国也能彻底摆脱进口依赖,谁掌握终极能源,谁就掌握未来格局,中国正在抢占这个制高点。

铀矿石

中国为啥能领跑?三大“杀手锏”曝光

首先是“双约束”驯服能量猛兽,EAST用超导磁体造“磁笼”,把1亿度等离子体“托”在真空里,再用材料约束磁场,就像给能量老虎套上双重枷锁。

这背后是哈氏合金基带的支撑,那种头发丝一半厚的材料,经900度高温仍能保持高强度,国产化后彻底摆脱进口依赖。

其次是全产业链自主可控,钍基熔盐堆从核石墨到主循环泵,关键设备全是“中国造”,整体国产化率超90%。

中国核电基地

上海应物所的材料实验室里,一项合金测试已连续运行6年,为设备耐用性托底,这种“从实验室到产业链”的能力,全球没几个国家能做到。

最后是清晰的时间表,2030年核聚变要“点亮第一盏灯”,2035年百兆瓦级钍基堆示范工程落地。

对比欧美多国还在实验室摸索,中国已经把蓝图变成了“作战图”,这种“稳扎稳打+自主可控”的组合拳,正是领跑全球的关键。

EAST

结语

从合肥EAST的“亿度千秒”到甘肃沙漠的钍基堆运行,中国正在做一件改写人类能源史的大事,当一升海水能抵300升汽油,当钍资源能供能万年,石油主导的时代注定要落幕。

2030年的那盏灯,点亮的不仅是电力,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希望。

你觉得十年后,加油站会彻底消失吗?核聚变时代的生活,你最期待什么?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信息来源:我国核能科技新突破,有望打破核电对铀依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2

信源截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科技   核电   中国   石油   时代   能源   储量   聚变   汽油   焦虑   海水   委内瑞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