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官媒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章最后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中美关税战已经打了半年多时间,特朗普政府官员以及他本人多次强调自己手上有筹码,中国依赖美国,但英媒已经美媒的发言彻底揭开了美国政府的遮羞布。
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近日接连发文,披露了这场贸易战争背后的真实账单:美国的经济增长几乎停滞,盟友关系四分五裂,企业集体叫苦。
美国民众反对关税
与其相反的是,中国GDP依然稳步增长,“朋友圈”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稳定,这样的结局其实并不意外,只是尴尬让特朗普有点尴尬!
特朗普把关税当成“万能钥匙”,扬言用它打通制造业回流、压制中国出口、提振本国经济等所有难题。
可现在看来,“这把钥匙不但打不开门还反锁了自己”,2025年2月,特朗普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对中国商品发动新一轮高强度加税。
特朗普发动关税战
到了4月,美国直接对几乎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对逆差国家加征更高“惩罚性关税”,对中国商品更是飙升到145%,个别品类高达245%。
这套打法,表面上是“强硬”,本质上却是一场豪赌,特朗普赌中国会妥协,企业会回流,盟友会靠拢,然而半年过去了,账单一摊开,谁都看明白:这不是制胜是自损。
美国经济增长从去年同期的2.9%跌到今年上半年的1.25%,而中国则交出了5.3%的增长成绩单。
这不是偶然,是政策后果,关税提高了进口成本,企业被迫抬价,消费者买单,整个消费链条被打乱。
而制造业回流的“梦想”,也因为缺乏配套劳动力、土地成本高企、供应链断裂,迟迟无法成型。
不仅如此,美国目前的平均有效关税水平达到了18.3%,是1934年以来最高,这不是“让美国再次伟大”,这是把美国送回了90年前的贸易保护主义时代。
特朗普的贸易逻辑是“逆差即失败”,他坚信只要减少对中贸易赤字,美国就能“赢回来”,但这个逻辑本身就存在根本性误解。
焦虑的特朗普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大,但在服务贸易上每年对全球有近3000亿美元的顺差,并且,制造业不是靠关税就能回来的。
它需要完整的生态体系,“一刀切”的加征关税反而逼得美国企业转向越南、墨西哥等地设厂,结果是制造业没回家,订单和成本却飞得更远。
此外,美国消费者正在承受看不见的“隐形税”,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多数加征的关税最终是美企和消费者买单。
美国市场
华尔街数据也显示,美国股市在关税战启动后两天内蒸发了6.6万亿美元,这不是抽象数字,而是投资者对未来信心的真实反馈。
而中国则展现出强大的韧性,除了第一时间实施对等反制,中国还精准打击了美方关键行业,并通过调整出口结构、扩大内需、加快东盟和“一带一路”市场布局,成功化解了第一波冲击。
同时,中国加强了对稀土资源的战略管控,牢牢掌握了全球供应链的“命门”。
英媒《金融时报》评论指出:中国不是简单的出口国家,而是全球制造链的枢纽,你可以对它加税,但你不能绕开它。
这场关税战打了六个多月,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后果是,美国的国际关系几乎被拖成了孤岛局面。
2025年9月,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专利药品征收100%关税,对家具、卫浴用品征收高达30%到50%不等的税率。
虽然欧盟和日本因早前签署协定获得豁免,但英国却成了新一轮制裁的“受害者”,英国药企集体抗议,称这是“对生命成本的惩罚”。
特朗普又准备征收家具关税
多国开始重新评估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加拿大在G7会上公开表示,将暂停与美方的某些合作项目。
德国财长更是直言,美国正在试图用“经济武器”重塑全球秩序,但忽略了一个现实: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当靶子。
相比之下,中国则在加快构建以东盟、非洲、拉美等为支点的多元化贸易网络,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的推进,也让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站得更稳、更主动。
上合峰会
英媒在报道中用了一个词形容目前的局势:“裂痕在扩大,而美国正在失去它曾经的盟友忠诚”。
关税从来不是万能解药,更不是零成本的武器,特朗普发动这场关税战的初衷,是要赢回制造业、打压中国、重建美国经济优势。
但半年多过去,现实却是美国自己陷入了高通胀、低增长、孤立化的泥潭,连《华尔街日报》都罕见地指出: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缺乏连贯性,更多是出于政治表演,而非系统性战略。
反观中国,不仅扛住了压力,还通过应对策略增强了自身独立性和供应链主导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报告中预测,2025年中国全年GDP增速将稳定在5.2%左右,而美国可能低于1.5%,这意味着,中美双方的经济差距正在以一个新的节奏拉开。
更让美国无解的是,全球贸易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权力转移,中国掌握了全球68%的镍、73%的钴、近100%的重稀土资源。
这些都是新能源、装备制造、半导体等高端产业的核心原料。你可以对中国加税,但你离不开中国的资源和产业链。
CNN评论员扎卡里亚曾说:“你可以挥舞大棒,但你不能打败一个掌握供应链的国家”,这句话,现在听起来格外有分量。
贸易战没有赢家,但可以有清醒者,半年关税战的结局,是美国自己先感受到痛,数据不会说谎,市场不会配合政治演出。
特朗普高举的关税大棒,最终打在了自己的经济上,也打散了他的国际“朋友圈”,真正该问的是:美国,准备好为这场自导自演的贸易战,付出多大的代价?
结局已经浮出水面,胜负已不再模糊,中美博弈的主场,早已不在关税表面,而在供应链与全球话语权的深处,这场“战役”,赢家已无需多言。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
更新时间:2025-10-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