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秋”火了,在大自然中开“盲盒”要注意什么?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刘静怡)这个秋天,内蒙古成为“捡秋”的热门目的地,上百名游客俯身田间,捡拾农户秋收后不再需要的小土豆。随着内蒙古多伦县“捡土豆”爆火,在巴彦淖尔捡辣椒等“捡秋”路线陆续被网友挖掘。打开社交平台搜索“捡秋”,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分享:有人在金黄的银杏林中拾起一片片形状完美的落叶;有人在山间小径上捡拾野生板栗和核桃,满载而归。

2025年10月,游客在内蒙古多伦县“捡秋”。内蒙古日报 图

话题登上热搜后,一些地区的相关部门发布了“官方指导路线”,规范“捡秋”行为。例如,10月9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文旅局发布4条捡土豆路线;多伦县文旅部门公布七大核心捡薯点位。当地文旅部门提醒,需事先征得农户同意后,再进入田地,不损坏农作物,不遗留垃圾。

其他地区的“捡秋”活动同样丰富多彩。在江苏南京和山东青岛,不少人走入秋色中,把板栗当作“捡秋”的目标。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注意到,不少景区开辟了“捡秋”路线,例如,浙江萧山所前镇推出一日游路线,让游客体验摘柿子和打板栗的乐趣。

社交平台截图。

“捡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体验很治愈。”对于久居城市的上班族而言,“捡秋”是一种“精神按摩”,一位体验过的网友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分享了她的经验,在杭州余杭的一处森林公园,她捡拾到不少板栗,“就像‘盲盒’探险,捡到什么都有惊喜与乐趣。”

对于日益流行的“捡秋”活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左小霞提醒,参与者需注意安全问题。“不熟悉的野果、菌类,千万不要食用,避免误食有毒品种。”左小霞举例,大家常常捡拾的“野板栗”就可能有潜在风险,需要学会区分板栗和马栗,“马栗也叫猴板栗,含有皂角苷毒素,需经过碱水处理脱毒后才能药用,即使自行煮熟,也无法去除毒性,误食后轻者刺激胃肠道,重者可能死亡。”

此外,左小霞提醒,“捡秋”时还需注意出行安全。“捡秋”活动多在山区、田地进行,要注意落石、雷雨天气、道路湿滑等,以免受伤。

随着“捡秋”热度攀升,一些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显现,有些游客除了捡拾地上掉落的果实,还会采摘树上的新鲜果实、树叶。左小霞呼吁,“捡秋”应该是一种享受,不能贪心,“大自然给了我们丰富的果实,我们适度、健康、文明地享用即可,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千万不要破坏植被,也不要损害农户的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4

标签:旅游   大自然   板栗   多伦县   内蒙古   人民日报   路线   农户   游客   果实   健康   客户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