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手机到电脑,再到汽车,全靠它运转,根本离不开。
过去几年,美国在芯片上一直卡着全球的脖子,尤其是中国,早年间进口芯片花的钱比买石油还多,一年得砸进去上千亿美元。
那时候,中国芯片产业基本是空白,核心技术全靠国外买,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得挨饿。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中国在某些芯片领域开始反超,轮到美国着急了。
这事得说说邓中翰,他被叫作中国芯片之父,1999年从美国硅谷回来,带队搞出了不少成果,让中国芯片从零起步,慢慢站稳脚跟。
有些专家说他的贡献在战略上跟核武器差不多大,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技术独立。
邓中翰1968年生在江苏南京,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1987年他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应用物理,五年本科毕业。1992年他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深造。
那时候伯克利是顶尖学校,他同时拿了电子工程博士、物理硕士和经济管理硕士,1997年毕业。
毕业后邓中翰直接进了硅谷,先在一家小芯片公司干活,参与处理器设计,后来跳到IBM,负责服务器芯片项目。
几年下来,邓中翰发了30多篇论文,申请了8项美国专利。英特尔和IBM都抢着要他,英特尔开百万美元年薪,还给20人团队和不限额的研发钱;IBM许高管位,让他领下一代项目。
要是留在美国,邓中翰准能混得风生水起。
1999年,邓中翰受邀回国参加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那次经历让他改变了主意。中国那时在芯片上太依赖国外,他觉得这事不能这么下去。
10月他就和张辉、杨晓东几个人在中关村注册了中星微电子公司,专攻数字多媒体芯片。起步难,国外不卖设备,人才少,资金更紧。
公司一度只剩3万块钱,他把硅谷攒的100多万美元全投进去,还抵押了父母的南京老宅和北京公寓,贷了500万。团队从十几人减到12人,坚持下来。
他们买国外芯片逆向分析,优化设计,减少元件用量。2001年,星光一号芯片出来了,这是中国第一款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影像处理芯片,直接打破了美国在这一块的垄断。
推广也不容易,日本索尼先拒绝了样品,邓中翰带队改版,降功耗30%,提性能20%。后来三星、惠普改变了看法。
2005年,星光系列占全球PC图像传感器市场60%以上,惠普、戴尔、联想电脑都用中星微的芯片。
那年11月,中星微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第一家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在美国上市。公司从影像芯片扩展,积累了3000多项专利,还主导了多项国际标准。
中国在半导体行业终于有了点话语权。
2016年,中星微推星光智能一号,这是国内第一颗嵌入式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能在手机、摄像头里直接跑AI计算,功耗比国外低一半,还能实时识别人脸、分析行为,用在安防、自动驾驶和国防上。
专家说这芯片的战略价值大,因为它帮中国避开技术卡脖子,在关键点上形成威慑。
公司继续创新,2021年出星光摩尔一号AI芯片,2025年4月星光智能五号能跑DeepSeek 16B大模型,实现单芯片通用语言和视觉处理。全自主可控,推动产业升级。
2009年,邓中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那时他41岁,是最年轻的,还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20年,邓中翰成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是第一个双院士的中国人。
现在邓中翰是中星微董事长、首席科学家,参与数字经济讨论。2024年两会他提数据安全建议,2025年出席峰会,谈信创产业成就。
中星微在横琴等地扩厂,芯片销量超几亿枚,产业规模过1.5万亿元。
美国早年垄断芯片,赚得盆满钵满。中国进口额从2013年起年年超2000亿美元,最高到3000亿。可邓中翰回国后,带队搞星光中国芯工程,15大核心技术突破,让中国在影像和AI芯片上领先。
过去中国无芯历史结束了,现在某些领域美国得跟进。中国芯片产业从跟跑到并跑,有些地方还超车。
这不是一人之力,是团队和国家支持的结果。邓中翰他们从1999年起步,烧钱无数,风险大,但坚持自主创新,避免了被封锁的尴尬。
现在全球芯片市场,中国份额越来越大,美国开始限制出口,搞贸易摩擦。可中国企业像中星微这样,专注设计和应用,慢慢构建生态。
技术自主不是空谈,得一步步干。星光系列不光商用,还进国防,战略意义在那摆着。专家比核武,是因为不毁人,但能护国,在信息战中占上风。
参考资料:
1、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需解决人工智能芯片自主可控问题 红星新闻 2025-03-04
2、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首都劳模工匠风采展示|邓中翰:将“中国芯”打入国际市场 劳动午报 2024-09-28
更新时间:2025-10-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