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彩纷呈农博会 “津农津品”下江南

来源:【中国食品报融媒体】

11月14日,第二十六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在湖南长沙启幕。农博盛宴,汇聚全球地标好物与美食文化。作为本届农博会主宾省的天津市,精心组织39家农业品牌企业,携100多种“津农精品”参展,通过文化体验、美食品鉴、产销对接等多维方式,推动“津味南下”。

“津味”入湘,优质农产品展集中亮相

本届农博会天津市在E3馆搭建504平方米的展区,整体设计以“津味”文化和特色农产品美食为思路。一方面将天津五大道等街景与“津农精品”品牌农产品融合;另一方面,设置天津俚语打卡墙,让观展市民体验天津“哏都”文化。同时,专门设立用天津品牌农产品现场制作、现场品鉴售卖的“津味厨房”,让广大采购商和消费者能够体验到正宗的津味美食,享受一场可观、可赏、可食、可饮的沉浸式体验。

“我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高度重视,精心设计搭建展区,免费提供给企业,让企业减少负担,带着优质产品顺利参展。”天津市农业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农村经济发展促进部副部长张连强向记者介绍,这次精挑细选了天津优质小站稻开发有限公司、华喜汇通(天津)供应链集团、天津市小沙窝村谷力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近40家品牌企业,携沙窝萝卜、小站稻、岳龙红薯、煎饼果子、熟梨糕等150余种“津农津品”亮相展会,就是希望长沙市民能感受到天津这些有特色、有代表性的食品和优质农产品。

从渤海之滨来到湘江之畔,张连强对本次农博会赞不绝口:“在天津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刚刚结束,便马不停蹄地来到长沙参加此次农博会。这次长沙之行,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农博现场的热烈程度和市民的热情。”他笑着说,开展首日,消费者便表现出对天津农产品的浓厚兴趣和超高的购买力,“展馆第一天就售卖了产品的三分之一,相信4天展会下来,产品肯定能销售一空。预计这次参展销售额有近百万元。”

五代非遗,“津老味”再次入湘

在天津展区的“津味厨房”内,鏊子滋滋作响,绿豆面的清香伴着热气弥漫开来。天津非遗“津老味”煎饼果子第四代传承人罗富莲,江湖人称罗富莲为煎饼女侠罗老姑正手持“竹蜻蜓”,将绿豆面糊在鏊子上快速摊开,新鲜的鸡蛋一敲、金黄的薄脆一夹、秘制酱料一刷……不到3分钟,一套热气腾腾的煎饼果子便递到消费者手中。

“我们5代人就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卖煎饼果子。‘津老味’始于1912年,传承5代人了,现传承到了他儿子手中。既是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天津老字号。光是面浆里就含有22味药食同源的调料,还会根据春秋、冬、夏三季调整配方,保质期可达一年。”罗富莲语气里满是自豪。她特别强调,“津老味”坚持选用东北毛绿豆为主料,皮薄肉满,煎果的制作有72道工序,所有调料都经过炸制或蒸制,三证齐全,吃得放心。且把原来的大葱换成了香葱,更符合大众口味。

守护这门手艺40年,罗富莲最看重“传承”二字。“我带了十几个徒弟,每个徒弟都要经过3个月严格培训,摊出的煎饼薄厚、重量、直径必须一致,才能上岗。另外,我们团队研发了7年,推出了全程AI煎饼果子设备,机器的每一个动作都跟人工步骤完全一样,我们希望用科技吸引年轻人,让老手艺传承下去。”

据了解,“津老味”2018年第一次来到长沙,今年是第二次。此次受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特邀参加展会,罗富莲亲自“坐镇”。农博会的反馈也没让她失望。她告诉记者,展会期间,在营业的6个小时里,能卖出约100套煎饼果子。记者看到,在她的展位前,购买煎饼果子的观众络绎不绝。

优质产品南下,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经天津展区相关负责人引荐,记者认识了一位特别的人——刘天民,天津武清区南蔡村镇粜粮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天民蔬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是2023年度“全国十佳农民”和2025年度全国劳动模范。本次农博会,他带着合作社的新品樱桃黄瓜、奶油黄瓜,以及主打产品“小鹊登枝”口感番茄亮相,成为众多消费者和采购商关注的焦点。

据刘天民介绍,经过土地流转,合作社智能化大棚的占地面积达到了3000亩地,新品种樱桃黄瓜今年试种了30个棚,期待能通过农博会的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奶油黄瓜更是在2024年“京津冀鲜食擂台赛”获得擂主奖的一个产品,清香爽口,“老人小孩都爱吃”。而“小鹊登枝”口感番茄,属于“津农津品”区域公共品牌,也是武清区政府重点打造的果蔬子品牌,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谈及参展感受,刘天民表示,此次已是他第三次到访长沙,每次都能感受到新的变化。本届农博会期间,各级领导对农业经营主体及农产品推广高度关注,合作社的产品获得市场广泛认可。因鲜食农产品保鲜期有限,本次参展他携带的产品数量有限,但观众和市民通过小程序、宣传册完成预订的积极性较高,部分农超找到他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这进一步坚定他扩大优质品种种植规模的信心。“感谢农博会主办方与天津相关部门搭建推广平台,助力北方鲜食黄瓜、番茄走进南方市场,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北方优质农产品的风味。”

农博会搭桥,为乡村振兴提供“津湘样本”

天津小站稻因其米粒晶莹剔透、清香可口、回味甘醇的品质特征及著名的地域人文特征而驰名中外,享有“一家煮饭,四邻飘香”的美誉。小站稻“土特产”优势明显,是地理环境、优良品种、种植技术的共同结晶,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展会现场,天津市优质小站稻开发有限公司带来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绿色食品”标识使用权的“日思”小站稻,吸引广大采购商和消费者前来体验。

而展区的“晚安稻”,则让“药食同源”理念有了更具针对性的创新表达。“这款大米还处于研发阶段,目前已经完成多轮试验,最大的亮点就是γ-氨基丁酸含量比普通大米高出10倍以上。”现场负责人刘明指着展台上的白色米粒,自信满满地介绍,“γ-氨基丁酸是天然的助眠成分,能帮助缓解神经紧张,改善睡眠质量。现在的年轻人熬夜成常态,睡眠不足、入睡困难是普遍问题,但他们又不愿依赖药物,我们就想从日常主食入手,让大家在吃饭时就能悄悄改善睡眠,实现‘食补助眠’。”

尽管尚未正式上市,但“晚安稻”的展台前已经围满了感兴趣的年轻人。有人拿出手机记录产品信息,有人留下联系方式预约上市通知,还有人迫不及待地向工作人员追问研发进度。“我每天都要熬夜加班写方案,入睡特别难,有时候翻来覆去两三个小时都睡不着,第二天精神特别差。”一位年轻女孩兴奋地说,“如果吃饭就能助眠,那也太适合我们这些‘失眠星人’了,明年上市我一定要整袋囤!”刘明表示,目前产品研发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明年就能正式面向市场,“从现在年轻人的反馈来看,大家对这种功能性主食的需求非常强烈,我们对产品的市场前景非常有信心。”

近年来,天津市持续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全市“津农精品”农业品牌数量已达225个,其中小站稻、沙窝萝卜、大港冬枣、七里海河蟹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全国富有盛名,且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本届农博会天津参展,不仅是当地农产品的一次“南下之旅”,更是一场跨区域农业合作的“破冰之举”,为天津优质农产品对接南方消费市场搭建起稳定桥梁,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区域农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津湘样本”。(欧阳军 黄萍 古典)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美食   江南   天津   农产品   煎饼   天津市   农业   果子   小站   长沙   品牌   展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