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最终通过了一项重要决议,正式将中国的“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西夏陵,总共包含了九座皇帝陵、271处陪葬墓、建筑遗址总面积达到了5.03公顷,成为了中国的第60处世界遗产。
贺兰山位于宁夏和内蒙古的交界地带,东麓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每个中原王朝都会派驻重兵进行镇守。
公元1368年年初,朱元璋正式建国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定都南京,史称明太祖。
朱元璋明朝建立之后,他汲取了前朝灭亡的经验和教训,重新设置了分封制度。
朱元璋认为,一个曾经征服过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元朝帝国,之所以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之内就土崩瓦解,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实行分封制度,导致朝廷限于孤立状态。
于是,朱元璋将自己的二十六个儿子册封为二十六个藩王,让他们分配到全国各地,镇守明朝的各个藩镇。
与此同时,朱元璋还赋予各地藩王独立行使当地行政大权的权力。
而宁夏一带处在明朝的西北边疆,是明代长城上的九镇之一,所处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朱元璋会派哪一位儿子坐镇宁夏呢?
由于宁夏所处的战略位置相当重要,朱元璋需要选择一位智勇双全的儿子来当宁夏的藩王,他从众多的儿子当中选中了自己的第十六位儿子——朱栴。
公元1391年四月十三日,朱元璋册封朱栴为庆王,封地在庆阳(如今的甘肃一带)。
两年之后,十六岁的朱栴被朱元璋调往宁夏,成为了宁夏的藩王。
当时的宁夏地处明朝的边疆地区,时常遭到外敌的侵犯,难以保障朱栴的人身安全,也难以维持王府的经济负担,朱元璋命令朱栴暂时驻扎在韦州城(如今的宁夏韦州)。
朱栴从小好学,满腹才华,深得朱元璋的喜爱,他在宁夏一共生活了四十七年的时间,直到公元1438年在宁夏病逝。
朱栴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宁夏的藩王,他不仅怀有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怀有文化学者的抱负和情怀。
刚一来到宁夏,朱栴就被这里的山水和人文深深吸引。
在朱栴的心目当中,逐渐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为宁夏撰写一本志书,详细介绍宁夏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风俗和名胜古迹等等,以便后世观摩。
但是,朱栴心里明白,想要完成这本志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了在书里全面记录宁夏的方方面面,朱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走访,正式开启了编写《宁夏志》的工作。
有一天,朱栴来到贺兰山东麓进行考察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让他目瞪口呆。
朱栴看到,这里竟然有一片如此规模庞大的遗址,一座座圆形或者方形的黄土高台,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于是就想解开这片遗址背后的秘密。
自古以来,贺兰山一带就是匈奴、鲜卑、突厥和回鹘等北方少数民族的繁衍生息之地,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游牧、狩猎,还经常把日常的生活场景凿刻在石壁上,以祈求生活的富足与民族的繁荣。
也就是说,曾经有一个神秘的少数民族活跃在贺兰山一带,因此就留下了贺兰山东麓的那片遗址。
通过查阅史料,朱栴首先把目标锁定在了大夏国。
早在东晋时期,南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了大夏国,并且把统万城(如今的陕西靖边)作为都城,曾经一度繁荣一时。
在大夏国时期,宁夏一带就是大夏的一座军事重镇,不仅有重兵驻守,还囤积了大量粮食。
那么,贺兰山东麓的那片规模庞大的遗址,会不会就是当时大夏国留下来的呢?
朱栴认为,贺兰山东麓的那片遗址,面积庞大,而大夏国仅仅存在了二十五年就灭亡了,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赫连勃勃根本没有能力与时间建造这么庞大的建筑群体。
于是,朱栴排除了是大夏国遗址的可能性。
那么,那片遗址会不会是唐代时期留下来的墓葬群呢?
朱栴转念一想,在唐代时期,这里也是唐朝的一个边疆小镇,那些唐朝的王侯将相又怎会将自己的家族陵墓选择建在如此偏远的地方呢?
因此,这种猜测又被否定了。
关于贺兰山东麓的那片遗址,始终在朱栴的心里挥之不去,他为此翻阅了大量的史料,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但都没有得到任何线索。
这件事情,一直困扰了朱栴很长的时间。
于是,为了寻找线索,朱栴再次来到贺兰山东麓的那片遗址,此时恰好遇到一位牧羊的老人从这里经过,从而得到了意外的惊喜。
牧羊的老人告诉朱栴:“在贺兰山一带一直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这里曾经有一个富饶繁荣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君王骁勇善战,人们都称他为昊王。”
这个消息让朱栴为之一振。
听完牧羊的老人这番话,博学多才的朱栴立马联想到了“昊王”应该就是西夏的开国皇帝——李元昊。
西夏是由党项族的李元昊建立起来的国家,他们起初生活在青藏高原,后来一路迁徙到了更为广阔的黄土高原,并且在这里逐渐发展壮大,一度成为了与当时的宋朝和辽朝并列的国家。
朱栴回去之后马上翻阅《宋史》,最终在卷四百八十五当中找到了这样的一段文字记载:
“西夏历史中,九位皇帝被葬在贺兰山东麓。”
看到这段文字记载,朱栴的内心兴奋不已,原来这片遗址上的一座座黄土高台正是西夏的皇帝陵和陪葬墓。
而在朱栴的心里,西夏并不是一个被承认的国家,就连《宋史》也把西夏列入到了外国列传当中。
或许正是因为历朝历代的这种态度,才最终导致西夏陵破坏严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数年之后,朱栴终于编撰完成了《宁夏志》,这是第一本宁夏的地方志书,里面详细记录了宁夏的自然风光、人文风俗和名胜古迹等等。
当然,西夏陵也被朱栴记录其中,为后世的考古发掘提供了史料参考......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