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太太今年74岁了,身子骨一向硬朗,子女们都夸她“越活越年轻”。
可就在上个月,老人家突然在小区里晨练时摔倒,送到医院一查,不仅骨密度严重偏低,血压也飙到了190/120,医生直言:“再晚来几天,后果不堪设想。”
原来,王老太太自从去年过了73岁生日后,就开始出现各种“小毛病”:晚上经常失眠到凌晨两三点,白天没精神;一个人在家时常常随便对付一餐,营养跟不上;加上独居生活缺乏交流,情绪也越来越低落。
医生在详细了解情况后感叹道:“73岁是个分水岭,很多老人就是在这个年龄段开始出现健康危机,如果能提前注意这几个关键点,完全可以避免今天的情况……”
73岁就像老人健康的一道坎儿,这时候身体机能下滑,各种问题容易冒头。
那老人一旦迈入73岁这个关键年龄段,哪4条建议必须严格遵守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01、作息必须规律,晚上11点前入睡
很多老人退休后觉得时间充裕,想几点睡就几点睡,这种想法在73岁后极其危险,人到这个年龄,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大幅下降,熬夜就像给身体埋下“定时炸弹”。
建议晚上9点半开始准备睡眠,停止看电视和玩手机,可以听听轻音乐或泡泡脚,帮助身体放松。
最迟11点必须入睡,早上6-7点自然醒来,保证7-8小时的优质睡眠,如果有午休习惯,控制在30-45分钟即可,时间过长反而影响夜间睡眠。
02、营养要跟上,蛋白质绝不能缺
“人老了,随便吃点就行”——这种想法害了无数老人,73岁后,身体对营养的需求不是减少了,而是要求更精准了。
每餐都要有蛋白质,鸡蛋、瘦肉、鱼类、豆制品至少要有一样,这是维持肌肉量和免疫力的关键。
新鲜蔬菜每天至少500克,深色蔬菜要占一半以上,水果控制在200-300克,相当于一个中等苹果的量。
千万别小看蛋白质不足的危害,如果发现体重无故下降、握力变弱、走路容易疲劳、小伤口愈合缓慢,说明营养已经跟不上了。
03、坏习惯必须戒,烟酒药物要严控
这个年纪,身体已经禁不起任何折腾,该断的情必须狠心断掉。 抽烟、喝酒这些“老伙伴”再舍不得也要说再见,哪怕抽了几十年,现在戒除仍然有意义,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会让你惊喜。
饮酒最好完全戒除,实在忍不住也要严格限制,每周不能超过100毫升白酒的量。
保健品更要慎重,不要轻信各种神奇功效的宣传,很多保健品成分不明,可能与常用药物产生冲突。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药物绝对不能自行停用,这是保命的药,不是可有可无的补品,身体就像一台用了几十年的精密机器,容不得半点马虎。
04、多出门交流,别一个人闷在家里
很多老人觉得年纪大了就应该在家“享清福”,殊不知孤独是老年人最危险的隐形杀手。
73岁后,保持社交活跃比吃什么补品都管用,每周至少要有3次外出活动,哪怕是去菜市场买菜、在公园里遛弯,也比闷在家里强。
主动与邻居、老朋友聊天,每天至少30分钟的交流时间,广场舞、太极拳、老年大学都是很好的选择,既锻炼了身体,又扩大了社交圈。
与子女孙辈保持联系也很重要,每周至少3次视频通话,分享彼此的生活。
73岁不是人生的终点站,而是健康管理的新起点,记住这4条建议:规律作息、营养均衡、戒除恶习、保持社交。
小小的改变,可能就是决定晚年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愿每一位迈过73岁门槛的长辈,都能活得健康、活得精彩、活得有尊严。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