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安世中国一封公开信把荷兰政府的“妥协假象”撕得明明白白,信里直接告诉全体员工,国内公司是独立中企,不用听荷兰总部的任何指令,就连大家的工资也全由中国这边负责发放。
这不是简单的“闹矛盾”,而是中企照着《公司法》划清界限的实际行动:既然荷兰总部敢封禁中国团队账号、拖着不发工资,那国内业务就彻底跟它切割,先保住员工和正常运营再说。
Z
但要搞清楚的是,荷兰这波“强占资产”的操作,根本不是自己拍脑袋决定的。10月14日荷兰法庭公开的文件里藏着关键证据:早在今年6月,美国就明着给荷兰施压,要求安世必须换掉中国籍CEO,还放话“不换就别想拿美国的制裁豁免”。
到了10月16日,中国商务部直接点破了这层关系——荷兰嘴上说“自主决策”,实际就是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走,把中企资产当成了给美国“纳投名状”的筹码。这么一来,荷兰的“求情”就好理解了:不是真的想解决问题,而是既想讨好美国,又怕中国反制断了自己的产业链。
中国的反制之所以能打疼荷兰,关键不在“加码”,而在“精准”。10月4日商务部出台的两道禁令,专门卡住了安世中国分包商的组件出口——很多人不知道,安世的欧洲工厂只负责造芯片,全球70%的芯片封装、组装都要靠东莞工厂完成,现在国内不往荷兰供组件,欧洲工厂就算有生产线也造不出成品。
更关键的是,中国没搞“一刀切”,而是优先保障国内客户需求:闻泰科技已经在紧急对接上海临港的晶圆厂,把原本供荷兰的产能转过来,确保国内企业不受影响。
这种“卡荷兰脖子、保国内需求”的操作,让荷兰一下子慌了神——毕竟欧美汽车厂商早就来催货了,芯片库存撑不了几周,新找供应商至少要等几个月,荷兰政府急着求见中国部长,本质是怕自家企业扛不住供应链断裂。
安世中国能这么硬气地切割,也不是临时抱佛脚。之前荷兰总部突然封禁中国团队账号,本想逼员工妥协,结果国内工厂不仅没停,还能实行“上四休三”维持生产,甚至新一代MOS芯片还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这背后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多年的布局:上海临港的12英寸晶圆厂早就完成了工艺升级,就算彻底不跟荷兰总部合作,国内的产能也能接得上。
荷兰以为抢了“总部办公室”就掌控了全局,其实核心的制造能力早扎根在中国——这也是安世中国敢断供的底气:你要抢资产,那我就断你产能,看谁先撑不住。
现在荷兰已经陷入了两难:一边是美国催着它“打压中企”,另一边是本国企业催着它“找中国谈供货”;想继续攥着安世资产不放,又怕中国彻底断供让欧洲工厂变成空壳。
更尴尬的是,欧美客户根本不管荷兰的“地缘博弈”,只认产能——特斯拉、苹果已经在私下联系中国厂商,想绕过安世总部直接从东莞工厂拿货。
荷兰这才发现,自己想当“美国打手”,最后却把自己的产业链主动权拱手让给了中国。
这时候再看卢沙野的话,就更能明白其中的分量:中国现在已经是产业链里的“关键玩家”,不是过去那种“韬光养晦”就能被随意拿捏的。
这次安世事件,中国没喊口号,而是用实际行动立了规矩:你要是尊重中企的合法权益,咱们可以合作;要是敢用“安全”当借口抢资产,那中国就用产业链优势反制,再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已经表态要帮安世中国维权,闻泰科技也找了国际律所准备法律救济,“产业+法律”双管齐下,就是不让荷兰把“强盗行为”当理所当然。
说到底,现在主动权全在中国手里:荷兰想谈判,就得先把“归还安世资产”摆上台面;想让中国解除组件出口限制,就得先停止跟着美国打压中企。
要是荷兰还抱着“蒙混过关”的想法,最后可能连安世欧洲工厂都保不住——没有中国的组件和封装能力,那工厂就是个只能看不能用的空壳。
这件事也给所有想拿中企资产做文章的国家提了个醒:中国护着自己企业的底气,从来不是靠嘴说,而是靠完整的产业链、明确的法律立场,还有说一不二的执行力。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