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槐树遗址点燃国庆“文博热”|郑是金秋·月满商都

大象新闻记者 罗曼

国庆期间,被誉为“中原文明发展模式”早期代表的巩义双槐树遗址再次向公众开放,这座距今约5300年的“河洛古国”,在假期成为生动的历史课堂,吸引了众多考古爱好者前来探秘。八方游客汇聚于5300年前的都邑性聚落,在考古探方中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10月2日上午,秋雨初歇、天气放晴,双槐树遗址考古工地热闹非凡。在集中讲解环节,数十名游客正认真聆听关于双槐树遗址的讲解。“我之前也来过双槐树遗址,但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新的收获。参加考古体验、观看文物修复等沉浸式体验,让书本上的历史活了起来。”带着孩子听讲解的张先生感慨。

“这就是牙雕蚕的发现地!”在双槐树遗址的核心区,金先生带着儿子一早便驱车赶来,他表示,这几年“河洛古国”知名度很高,但在遗址现场感受到的震撼是无可替代的,所以想带孩子来亲眼看一看、实地感受一下。

活动现场,九大体验项目各具特色。在“文物里的诗词大会”区域,孩子们正体验古法造纸技艺;“纹载华夏”彩陶纹样拓印区,游客们细心地将史前彩陶纹饰拓印在书签上;“景泰蓝发簪DIY”和“衍纸书签DIY”则让传统工艺在指尖焕发新生。

“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人印象深刻,知识变现的体验太棒了!”来自洛阳的大学生小李在完成“宝藏任务书”后兴奋地告诉记者,通过完成考古十问,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兑换到了特色文创产品。

文博露营区成为广受欢迎的休息站。五彩帐篷下,刚参加完“手绘帽子派对”的孩子们仍在兴奋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将考古工地打造成充满趣味的研学空间,这种创新值得推广。”带着全家参与的刘女士评价道,孩子研学的同时,家长也能在露营区稍作休息,这种贴心的活动安排让大家都能轻松享受一整天的文化之旅。

双槐树遗址作为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核心区域的重要遗址,其开放不仅为公众提供了触摸历史的机会,更开创了考古成果转化的新模式,是郑州“考古成果共享”理念的生动实践。现场工作人员表示,希望通过这些创新互动,让考古工作从学术圈走向大众,同时让公众理解考古工作的价值,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据了解,双槐树遗址在每次的“考古工地公众开放日”活动中都人气爆棚,其中亲子家庭占比颇高。在国庆假期,穿越五千年的文明之旅正成为市民度假新选择,也让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共识在体验中悄然生根。此次活动将持续至10月4日,每日提供两场专家集中讲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6

标签:旅游   商都   槐树   金秋   遗址   国庆   文博   拓印   公众   工地   彩陶   游客   现场   历史   文化遗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