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中的延津子弟:七位学子的从军报国路!

黄埔军校中的延津子弟:七位学子的从军报国路!

1924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浪潮中,一所注定要改写中国现代军事教育史的学校——黄埔军校,于广州黄埔长洲岛诞生。这所由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同支持下创建的陆军军官学校,不仅是中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现代化军事学府,更成为国共两党共同孕育军事人才的摇篮。从1924年建校至1949年间,黄埔军校共开办23期,培养了大批影响中国近代进程的军事将领和政治人物。

广州黄埔军校旧址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汇聚珠江之畔。其中,豫北地区学子表现出显著的从军报国热情。根据现存史料统计,仅新乡地区就输送了近百位黄埔学员:辉县籍20人、汲县(今卫辉)籍19人、新乡县籍23人、获嘉县籍6人、封丘县籍11人、长垣县籍10人、延津县籍7人。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青春选择,是中原儿女在国家存亡之际的担当。

延津籍的七位学员:

第10期

郑裕如 字宪宽 河南延津 步兵第二队 封邱县北黄德集中和堂转大魔固交

第12期

陈子之 河南延津 步三队 延津县城东北沙庄陈宅

第14期

吴粹明 河南延津 第九队 延津魏邱集转吴杏庄

第16期

李国珍 字启民 河南延津 工兵大队第二队 延津第一小学校

第17期

陈铭新 河南延津 炮兵第一队 延津县里乡固村

裴永贵 字植超 河南延津 第一大队第三队 延津县城内北街观音堂后交

第18期

郭云峰 河南延津 第二总队(炮兵第二队) 延津南街

他们分别在不同期别考入黄埔,有人后来成为抗日战场上的指挥官,有人成为军事教育骨干,以不同方式践行着“亲爱精诚”的校训。这些名字不仅记载在黄埔军校同学录中,更应被镌刻在地域集体记忆里。

黄埔军校的创办标志着中国军事教育现代化的开端,其“军事与政治并重”的教育理念开创了先河。军校培养的学员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豫北学子正是这支革命力量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他们从华北平原走向珠江口岸,带着家国情怀投身革命洪流,既反映了黄埔军校在全国范围内的招生广泛性,也展现了中原地区在近代革命中的参与深度。

如今,黄埔军校已成为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其培养的学员不论后来选择何种道路,都曾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贡献。豫北地区百余名学子的从军经历,不仅是地方史志的重要篇章,更是研究民国军事教育史、区域社会史不可多得的个案。他们的选择印证了那个风云激荡年代中,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的紧密相连,也为我们理解近代中原地区的社会流动和价值取向提供了生动注脚。

这段历史提醒我们,在回望黄埔军校的辉煌时,不应忽视那些来自普通县城的学员群体。正是这些看似普通的个体选择,共同汇聚成了推动历史前进的磅礴力量,让黄埔精神在中原大地生根发芽,成为连接地域与国家记忆的重要纽带。

来源:网络

版权联系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2

标签:历史   延津   黄埔军校   子弟   学子   河南   延津县   军事   学员   中原地区   珠江   教育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