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断交,都是静悄悄的。
你以为那是告别,其实是最后一面。
你以为来日方长,其实来日再不相见。
唐朝的诗人李白,走过了千山万水,见过达官贵人,也见过平头百姓,聚会无数,到了后半生,却只是和家人相聚。
李白没有冷漠,朋友也没有,只是彼此不会永远在一条路上,那就注定要绝交。
或许还有万般牵挂,但是难逃断交的结局。
因此,许多熟人的断交,不是冷漠,而是“不同路”的一种状况。
01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首诗,见证了李白对孟浩然的各种不舍。
二十多岁的李白,意气风发,在湖北安陆住下,结交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李白评价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关系好到什么程度,一目了然。
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开元十八年三月,孟浩然决定去广陵。
李白万般不舍,约孟浩然在江夏见面。
孟浩然又延迟了几日行程,但终究要远行了。留下来的,先是一片孤帆,然后是一片沉寂,最后是四周空寂。
他们也约定重聚。但翻遍了史书,也不见他们重聚的记录。至于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说不清。
事实就是,人生有很多的路口,每个人选择的路口不同,那就注定要各奔东西了。
李白和杜甫友好,但是一个去西蜀定居,一个漂泊不定,也不会一直朝朝暮暮。
李白和汪伦,情感也千古流传,但是他们分别之后,也难以重逢了。
世界很大,道路千万条,定居的地方很多,哪能大家都在一座城市呢?
哪怕大家在一座城市,也不会在一个区。还是相距几十里路。
人与人之间是存在距离的。无法把握的,也是距离。
距离远了,就是书信来往,甚至有手机,可以视频通话,也难逃断交的结局。
俗话说:“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一旦走散了,那就是多年不见。大家也慢慢陌生起来;想要再见,也一次次放弃,距离就像一堵墙,把大家割开了。
现在的人,多年不联系,忽然就联系,还彼此防备。
万一对方从好人成为了小人,要坑蒙拐骗,把老感情拿起来,这就麻烦了。
最现实的一点,就是熟人更换了联系方式,都没有告诉你。再后来,你都联系不到他。
转几个弯,找到他的联系方式,又一点必要都没有。打通了电话,又如何,熟悉而陌生的声音,一句“你是谁”,让人心寒起来。
02
李白有一个梦,就是做官,兼济天下。
他写了很多的自我推荐书,给一些达官贵人,但多半石沉大海。
直到有一天,李白的诗文,被贺知章看到。贺知章两眼发光,说:“写诗的人,是滴仙人吧。”
贺知章把李白,举荐给唐玄宗。
李白因此入翰林,常常和唐玄宗聚会,喝酒聊天。李白还写了很多诗,赞美唐玄宗的爱妃杨贵妃。
就在李白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贺知章以道士的身份辞京回乡。
是的,贺知章老了,要落叶归根了。
李白送别贺知章,说:“镜湖流水漾清,狂客归舟逸兴多。”
贺知章到老家,也写了一句:“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可以算是对李白的回应吧。
可是后来呢?李白得罪了权贵,被赐金放还。至于贺知章,悠然老去。
你在人间,我是地府,就算你把膝盖埋进黄土里,也不得和地府里的人相见。
俗话说:“黄泉路上无老少。”
多少人,走走就不见了。真的,当你到了五十岁,就会发现一些同学、同事、老乡走了,他们和自己差不多大,可惜了。
至于那些七老八十的人,不见了,也没有什么惆怅。毕竟,生老病死,谁都逃不过。
一个走阳关道,一个走黄土地,这是不同路的。
就算你对他还有思念,但过了多年,还是忘了。你想一想,你的祖父母的名字,可能都不知道。遗忘的速度,真的很惊人。
03
李白失意的时候,去找了同样失意的高适。
高适种地为生,一点架子都没有。
没有好酒好菜,更没有歌舞助兴,但是他们聊得很开心。
都是天涯沦落人,什么都可以说到心坎上,抱怨都如出一辙。
相聚之后,他们分开。李白万般不舍,写诗相送。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高适抓住机会,一跃而起,成为了大唐诗人中,唯一封侯的人。
而李白,却到永王府邸当差。永王叛乱,李白被牵连。
李白想到了高适,马上写信求助,希望网开一面:“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
很意外,高适对李白的求助,一点回应都没有。
是的,一个为官,一个为囚,怎么会是一路人。
做人,真不要高估了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位置,尤其是人在落魄的时候。
有些感情,你在落难的时候遇见了,以为是冷庙烧香。但是你后来,发现对方一举成名天下知,眼里根本没有你了。
但凡需要你仰视的人,都是另一条路上的人,不打扰不联系不巴结,是自己最后的体面。
04
走了万里路,看过万里风景,遇到万人,李白终于明白了,能够一直陪伴自己的人,是家人;贯穿人一生的,是家庭。
梦醒了,回家去,还有——“醉罢弄归月,遥欣稚子迎。”
真的,不要在乎什么熟人聚散,断交,甚至绝交都无所谓。
走出去,我们都是游子,回到家,我们才是儿子、妻子、老子......
多一些时间去关注家人,为家人做点什么。
可以这样说,我们拥有很多的熟人,是为了得到某些利益,便于养家糊口。
坚持和家人同路,劲往一处使,什么都会好起来的。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更新时间:2025-07-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