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以女性多见,起病突然,反复发作,每在疲劳、失眠、月经期、情绪激动、天气变化等情况下诱发;每次发作的性质和过程相似。
中医认为,偏头痛多与肝阳上亢、痰浊上扰、瘀阻脑络、气血亏虚、肝肾亏虚等因素有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医如何辨证治疗偏头痛,并分享几个经典用方
一、偏头痛发作特点:
发作前——可有眼前闪光、羞明、视物模糊、眼胀、烦躁等先兆。
发作时——可伴恶心呕吐,畏光怕响声,出汗面色苍白或潮红,心率加快或变慢等症状。
发作后及间歇期——基本同正常人,但可有头晕,乏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减退,思维不能集中及腹胀腹泻等症。
去检查,血压正常,头部CT等都无异常发现。
二、中医辨证治疗以及代表方
1.风寒犯头症
病因:感受风寒,气血因之凝滞阻滞脉道而发病
症状:时发头痛,恶风寒,无汗,口不渴,面白,苔薄白,脉浮紧。
用方:川芎茶调散
组成:川芎、羌活、防风、蔓荆子、藁本、细辛、白芷、薄荷、茶叶、生甘草。
功效:祛风通络、散寒止痛
加减:头重身困、胸闷纳呆者,加香、苍术、厚朴;恶心呕吐者,加半夏、陈皮、生姜;无汗全身疼痛者,加麻黄、桂枝。
2.风热犯头症
病因:起居不慎,感受风火之邪,侵袭头侧经脉,清阳之气受阻
用方:芎芷石膏汤
组成:川芎、白芷、石膏、荆芥、薄荷、牡丹皮、黄芩、连翘、菊花、苦丁茶、生甘草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止痛。
加减:发热明显者,加柴胡、青蒿;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
3.痰浊阻络症
病因:痰湿随气而无处不到,脑为人体真气所聚之处,痰湿凝滞于经络和脑窍而发病
表现:头痛头重,眩晕,胸闷恶心,咯痰,形体肥胖,苔白腻,脉弦滑。
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川芎、蔓荆子、枳壳、厚朴、僵蚕、白芷、炙甘草
功效:祛痰化浊
加减:头痛甚者,加全蝎、细辛;咳嗽吐痰多者,加制南星、白附子;脘痞纳呆者,加神曲、炒麦芽。
4.瘀血阻络症
病因:痰滞于内,随风上行,清空受扰,日久不去而逐渐深入脑络,滞于经脉,瘀血痹阻,脑络失养而发病。
表现:头痛时作,痛如锥刺,痛有定处,寐差多梦,舌质紫暗,脉弦涩。
用方:通窍活血汤
组成: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降香、地龙、丹参、制乳香、全蝎、郁金、炙甘草
功效:化瘀止痛
加减:头痛剧烈者,加玄胡索、细辛;寐差多梦者,加夜交藤、酸枣仁;头痛连及项背者,加防风、羌活。
5.肝火上扰证
病因:肝气郁结,日久化火伤阴,阴伤则阳亢,气血逆乱于头侧经络而发病
表现: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干口苦,急躁易怒,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用方:龙胆泻肝汤
组成:柴胡、龙胆草、黄芩、生栀子、牡丹皮、赤芍、生地黄、当归、陈皮、白菊花、连翘、生甘草。
功效:清肝泻火。
加减: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郁李仁;目赤目痛者,加苦丁茶、青葙子。
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辨证论治的同时,尤需注重因时制宜。一方面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冷饮、烟酒、辛辣刺激的要戒掉;生活作息要规律;
另一方面情志调节,避免过度紧张、情绪波动大,也要学会调控压力,不要让过度的压力伤害到身体健康。
温馨提示:个体差异较大,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参考,用药前请咨询专业中医师,避免自行用药风险。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