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14亿人口大国,印度24年粮食产量3.3亿吨,中国产量多少呢?

前言

可能很多人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阿三作为世界上公认最脏乱差的国家之一,却为何有那么多人口呢?

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粮食方面上。

2024年,印度粮食产量达约3.32亿吨,不仅完成了自给自足,其大米还热销全球,卖给了几十个国家。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都是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去年的粮食总产量,又能有多少吨呢?

报道

资源禀赋与耕地规模

算总产量之前,咱们先捋一捋印度的家产,看看两边都有啥差异。

印度拥有约1.8亿公顷耕地面积,位列世界第一,远超中国约4000万公顷。

其土地大多处于恒河、印度河流域,土壤肥沃、水网灌溉条件优越,适合水稻与多季作物循环种植,使其粮食生产呈现出“大面积、低密度”的特点。

相较而言,中国耕地虽然面积稍少,但国土纬度跨度大,气候类型多样。

印度人种地

从东北黑龙江的冷温带到南方亚热带均有适宜作物种植带,形成“南稻北麦、粮种互补”的格局,使总体粮食产量稳定增长。

饮食文化方面,中印也有很大的不同。

印度以大米为核心主食,2024年稻谷产出约1.38亿吨,且巴斯马蒂稻广为出口世界,构建了“米为国家名片”的农业出口体系。

中国南方大米产量约2.075亿吨,但北方地区以小麦为主形成多元主粮格局,小麦、玉米与大米共同支撑起中国粮食系统。

中国粮食丰收

以科技撑起高产稳产

面对自然灾害挑战,中国农业科技与政策助力发挥了关键作用。

2024年,中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700百万吨(即1.413万亿斤),同比增长1.6%。

机械化率突破7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说明绝大部分产量增量来源于单位面积产出提高。

例如黑龙江黑河市,2024年推广新大豆良种及配套技术后,单产提升5%,大豆产能增强。

此外,包括超级稻湘两优900在内的高产品种,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拓展耕地质量。

自2021至2024年净增耕地近117.6万公顷。

国家推出未来五年目标,力争至2030年粮食产能再增5000万吨,通过种子技术、生物育种与机械应用等路径强化粮仓基础。

丰收

大面积生产但效率瓶颈难解

印度虽粮产总量高,但效率低下成为结构性短板。

2023年稻米单位面积产量仅约4.2吨,远低于中国7.1吨及越南6吨水平。

农业科研投入不足,2019–2021年累计仅12亿美元,占农业产值约0.5%。

国家农业科研体系,尚未形成广泛的科研成果推广机制,机械化与灌溉设施覆盖率低,导致多农区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

印度

尽管2024-25年的粮食产量预计达到353.9–354百万吨,创历史新高,包括水稻、玉米、小麦、豆类及油料作物均表现抢眼,增幅达6.6%。

但这种增长更多依赖良好天气与单季作物丰收,而非单位产能提升。

结构性改革,如种子科研、灌溉扩容、农机应用等领域仍需提速。

印度人收粮食

技术与制度的应对差异

2024年中国虽然经历极端洪涝、高温干旱、强台风等自然灾害,但得益于高效灌溉系统与优良品种推广,整体粮食产量仍逆势稳增。

研究显示,天气极端每年可能影响粮食产量近千万吨,但通过现代化农业技术与调控措施,中国已大幅降低潜在损失。

印度虽近年来天气条件改善,但因灌溉基础薄弱,遇洪水或干旱时损失更严重,其粮食安全对气候依赖性更高。

中国“藏粮于技”战略正是通过科技对冲自然变量,而印度仍需提升制度韧性和技术覆盖才能突破产量不稳局面。

印度人装粮食

科技机制与政策支撑体系

中国以国家顶层设计为抓手,出到2035年建成农业强国的十年战略,通过生物育种、基因编辑、盐碱地改良等科技突破保障粮食供给。

印度方面,也在加大预算支持,最低支持价(MSP)不断提升,对稻谷和小麦的采购支撑力度增强。

2024-25年推出新补贴计划和融通农业基础设施的政策,力求通过政府扶持促进生产扩张。

但仍欠缺统一的国家级科技推广体系,科研与延展链条较为散乱。

出口导向与内部稳定双轨并行

印度积极扩大出口,在全球大米市场上占得先机,借助稳定的出口需求支撑国内种植积极性与价格预期。

此外,印度政府通过公共分配系统(如PMGKAY)保障约57%人口的粮食供应,确保大粮仓战略与民生兼顾。

粮食生产

中国则更强调粮食自给自足与内需优先,少量出口大米作为补充。

通过稳定价补贴、粮储体系与农惠农富政策,保持耕地面积和农民积极性,确保产业结构稳定。

虽然印度2024-25年粮食总产量刷新至约354百万吨,创历史新高,但要实现持续发展需克服结构性瓶颈。

只有加快种子研发本地化、扩展农业机械化覆盖、提升灌溉与储存基础设施,并加速科研成果向田间转化,才能从高产量转向高产能。

全球大米贸易约5000万吨,而中印两国合产量已居世界前列,是全球粮价稳定、供应安全的重要支撑力量。

印度出口规模与中国产能保障形成互补,同时两国在科研、种子改良方面可加强交流,共同促进粮食系统韧性。

信源:广州日报:2025年4月28日关于“国家发改委:2024年粮食产量更是首次迈上1.4万亿斤的新台阶”的报道

信源截图

结语

在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和日益严峻的气候挑战时,中印两国的粮食故事呈现出南北两条不同路径。

印度以广袤耕地筑就总产量高地,而中国则以科技力量护稳粮仓。

2024年,印度实现粮食年产3.32亿吨,中国在灾害频发条件下稳定产出1.413万亿斤,恰如两个14亿人口大国的农业竞逐,一方以面积争输赢,一方以效率取突破。

粮食产量数字背后,是制度文化与文明智慧的交错映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6

标签:财经   印度   中国   大国   产量   人口   粮食   大米   耕地   稳定   总产量   农业   国家   产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