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康康
1988年,一位曾在台湾潜伏多年的老同志,辗转回到大陆。他带回了一份沉甸甸的百人名单,上面记录的,都是在台湾牺牲的我党地下工作者。
当组织逐一核对这些名字时,一个名字让所有人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刘光典。

而在组织的档案里,关于这个人的记录在三十多年前就中断了。官方结论是“失踪且身份不明”,但在漫长的岁月里,他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叛徒。
这份来自敌营深处的名单,却将他与烈士并列。一个持续了三十八年的谜团,就此浮现。他究竟是谁?是英雄,还是叛徒?

故事要从1949年说起。新中国成立,刘光典主动请缨,要求前往台湾执行潜伏任务。他觉得自己参加革命晚了,总想为党再立新功。
这个出生于旅顺贫寒之家,当过药店学徒,又靠自己考上大学的年轻人,精通日英双语,还有丰富的医药知识,是做情报工作的绝佳人选。
在解放战争中,他以商人身份作掩护,穿梭于各个战场传递情报,甚至将自己积攒的四十两黄金和一千美元全部上交作为党费。

凭借这份赤诚和能力,他很快就踏上了赴台的秘密航线。他的任务是在台港之间传递情报,并协助建立武装登陆点。
他曾两次成功往返台港,带回了至关重要的国民党军布防图。
然而,就在他第二次赴台,准备取回洪国式情报组搜集的新情报时,局势骤变。朝鲜战争爆发,美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

更致命的打击来自内部。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一个走过长征的老革命,在被捕后竟可耻地叛变了。他丧失了信念,沉迷于享乐,为了活命,他供出了几乎所有他知道的地下党员。
一夜之间,台湾的地下组织近乎全毁。八百多名同志被指认,一千八百多人受到牵连。刘光典的上线洪国式被捕,吴石、朱枫情报小组全军覆没。刘光典本人,也成了全岛通缉的“匪谍”。

面对绝境,刘光典只有一个选择:拒绝投降,潜伏下来,等待解放的那一天。起初,他在几位朋友家轮流躲藏,但很快,为了不连累任何人,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躲进深山。
在台湾南部的旗山,他找到了一个极其隐蔽的地方,亲手挖了一个仅能容身的洞穴。从此,他开始了长达四年的“野人”生活。
这本国民党特务撰写的《一个匪谍逃亡的故事》里,对他这段经历的描述充满了不解和“敬佩”。

特务们想不通,这个曾经在北平辅仁大学读书、西装革履的体面人,怎么能忍受这种茹毛饮血的日子。他们写道,刘光典“冥顽不灵”,宁可在山里当野人,也不愿“弃暗投明”。
他们更想不通的是,即便在这种极限环境下,刘光典依然没有放弃斗争。他还在向当地的民众宣传革命思想,悄悄联系那些尚未暴露的同志,等待着反攻的号角。

这种坚持,在敌人看来是“中马克思主义之毒甚深”,是“尤擅蛊惑人心,危害巨大”。但恰恰是这份敌人的“鉴定”,无意中为他的信仰和意志,留下了最坚实的证明。
四年后,也就是1954年2月13日,由于叛徒胡沧霖的出卖,刘光典和另一位台湾籍同志王耀东一同被捕。

被捕后的刘光典,被关押了整整五年。五年里,敌人用尽了酷刑,想从他口中撬出任何一点信息,但始终一无所获。眼看硬的不行,国民党特务想出了一条毒计。
他们找来一个与刘光典相貌相似的人,在香港的报纸上公开发表“脱离组织”的声明,并大肆宣扬刘光典已经“投诚”,为国民党效力。这场精心策划的反间计,目的歹毒至极。

一方面,他们要用这个假象来迷惑大陆的组织,制造混乱。另一方面,他们要彻底摧毁刘光典本人的心理防线,让他感觉自己被组织抛弃,断绝他回归的任何念想。
这条毒计,没能动摇狱中的刘光典,却成功地将阴影投向了大陆,给他的家庭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当丈夫“叛变”的消息传来,妻子王素莲在无尽的思念、旁人的非议和巨大的羞辱中彻底垮了。1955年,她积郁成疾,撒手人寰。

刘光典的三个孩子,从此背上了“叛徒后代”的沉重枷锁。他们饱受歧视,生活举步维艰,全靠父亲当年的老战友们冒着风险暗中接济,才勉强长大。
组织的反应也印证了敌人计谋的成功。在收到“叛变”情报后,组织一度取消了对其家属的烈士待遇。更让人心酸的是,有关部门甚至派出一名特工,假扮成保姆住进刘家,目的就是为了监视,以防“叛徒”刘光典潜回大陆。一个英雄,就这样在敌人的谎言和组织的误解中,被历史的尘埃层层掩埋。

1959年,在被关押五年后,蒋介石亲自下令“死刑照准”。在台北的刑场上,刘光典被四发子弹夺去了生命。临刑前,特务最后一次问他:“还有什么想招供的吗?”他神色自若,平静地回答了两个字:“没有。”
特务在小册子里记录下了这一幕,他们写他“毫无畏惧”,并附上了他牺牲后的照片,以此作为他们“剿匪”功绩的证据。他们甚至记录了一件小事:在狱中,刘光典曾将自己御寒的大衣让给了一位生病的国民党军官。此举非但没有换来对方的劝降,反而差点把那位军官给“策反”了。

这些本用于邀功的文字,却在几十年后,成了戳穿谎言最锋利的匕首。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此。为刘光典平反昭雪的道路,充满了讽刺性的转折。
1988年那份幸存者带回的名单,是第一道曙光。1991年,台湾作家李敖出版《安全局机密文件汇编》,书中引用了特务头子谷正文的资料,白纸黑字证实了刘光典早已被杀害的事实,进一步动摇了“叛徒”的说法。

而最荒诞的“助攻”,来自台湾政坛的内斗。民进党为了攻击国民党,将大量国民党时期的特务机关原始档案公开上网。他们的本意,是想将这些当年的中共烈士包装成所谓的“台独前辈”,歪曲历史为自己拉拢选票。
他们没想到,这种不经筛选的海量公开,反而为刘光典的子女们提供了一座寻找真相的“数据金矿”。几十年如一日,刘光典的后人从未放弃为父亲寻找清白。
他们正是利用这些公开的档案,大海捞针,最终找到了那本《一个匪谍逃亡的故事》的原件。

当刘光典的儿孙们拿到这本来自敌营的小册子时,一切都真相大白。敌人为了炫耀功绩而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成了父亲忠诚与英勇的最佳注脚。用敌人的“功劳簿”,来证明父亲的清白,这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也是对敌人最辛辣的讽刺。
2008年,国家安全部在详尽的调查后,正式追认刘光典为革命烈士。他的沉冤,在半个世纪后终于得以昭雪。

后来,在他的儿子刘玉平的奔走推动下,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得以修建。在那面巨大的纪念墙上,镌刻着包括刘光典在内的,数千位为国牺牲的隐蔽战线英雄的名字。
谎言可以杀人,但无法永远掩盖真相。最恶毒的诬陷,有时反而会铸就最坚实的丰碑。刘光典用他的一生,见证了信仰的力量,如何穿越谎言的迷雾,最终熠熠生辉。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