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华葬礼刚结束,赵本山李玉刚没想到,一个称呼让他们摊上了事


2025年7月9日,中国相声界的老前辈杨少华去世了,享年94岁。这位相声泰斗的离世,让不少人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他葬礼刚在天津办完,本该是缅怀他的艺术成就的时候,可谁也没想到,赵本山和李玉刚却因为悼念时的一个称呼,惹上了事儿。

杨少华是谁?简单聊聊他的来头

杨少华,1931年6月17日生在北京,家里条件不好,小时候过得挺苦。12岁拜师学相声,16岁开始登台,靠着一副好嗓子和机灵劲儿,慢慢在相声圈站稳了脚跟。他是“宝字辈”的老艺人,跟马三立一个辈分,在相声界那是响当当的前辈。后来进了天津南开区曲艺团,成了专业演员,捧哏功夫特别扎实,跟马三立、马志明搭档过不少经典段子,比如《枯木逢春》《肉烂在锅里》,都是老一辈观众耳熟能详的。

除了相声,他还在电视剧《杨光的快乐生活》里演了个老爹杨丰年,挺接地气的一个角色,很多人就是通过这剧认识他的。晚年还上了2018年春晚,86岁演小品《为您服务》,那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高光时刻。杨少华一辈子低调,爱笑爱闹,把相声这门艺术干得风生水起,影响力不小。他有四个儿子,小儿子杨议也干相声,算是继承了家业。

2025年7月9日,杨少华因病去世,葬礼7月11日在天津第一殡仪馆办得挺隆重。演艺圈不少人去送行,悼念这位老艺术家。可惜,葬礼刚结束,焦点就跑偏了,全让赵本山和李玉刚的“称呼风波”给抢了风头。

赵本山和李玉刚咋惹的事儿?

杨少华去世后,赵本山和李玉刚都表达了哀思,但方式不一样,偏偏就因为这,出了岔子。

先说赵本山。他没亲自去葬礼,可能是行程安排不过来,就让本山传媒送了个花圈。花圈上的挽联署名写的是“本山传媒赵本山老师敬挽”。这本来也没啥,可问题出在这“老师”俩字上。杨少华是相声界的“宝字辈”,辈分比赵本山高多了,赵本山是小品出身,算起来在相声圈还是晚辈。按老礼儿,晚辈给前辈送花圈,要么直接写名字,要么写“晚辈某某敬挽”,自称“老师”就不太合适。更别提赵本山的徒弟程野还说过杨少华是赵本山的“干爹”,这关系听着挺近乎,可署名上这么写,就有点不讲究了。

网友一看这署名,立马不干了。有人说:“赵本山这是把自己摆太高了吧,杨老前辈面前哪轮得到他称老师?”还有人觉得:“这不尊重传统,辈分乱了套。”当然,也有人帮着说话:“可能就是工作人员搞错了,赵本山未必知道。”不管咋说,这事儿在网上吵得挺凶。

再说李玉刚。他没送花圈,而是在微博上发了篇悼文,开头就写:“再见,少华!”后面回忆了他跟杨少华的交情,说得挺真挚。可这“少华”俩字一出,又炸了。李玉刚比杨少华小48岁,差着两辈呢,直呼名字在这种正式场合太随意了。按理说,哪怕关系再好,也该写“杨老”“杨老师”之类的敬称。网友又开喷了:“这也太没大没小了!”“李玉刚当年北漂还受过杨老帮助,这时候不更该客气点吗?”

这俩人的悼念,本来是想表达敬意,结果因为一个称呼,翻了车。赵本山的“老师”和李玉刚的“少华”,让不少人觉得他们没拿捏好分寸,葬礼的严肃气氛愣是被这争议给冲淡了。

舆论咋炸的锅?

这事儿一出,网上立马热闹起来。社交媒体上,网友分成了几派,吵得不可开交。

第一派是“较真派”。他们觉得赵本山和李玉刚这做法太不地道,尤其是赵本山,自称“老师”完全没考虑辈分问题,显得有点膨胀。李玉刚直呼名字也被批得挺狠,有人说:“再熟也不能这么随便啊,这是葬礼,不是聊天!”这帮人特别看重传统礼仪,认为公众人物得带头守规矩。

第二派是“宽容派”。他们觉得这没啥大不了,赵本山的花圈可能是团队搞砸了,不一定是本人意思。李玉刚的悼文听着挺感情真挚,直呼名字可能是因为关系近,没啥恶意。这派人觉得网友太吹毛求疵了,悼念的心意比形式重要。

第三派是“吃瓜派”。他们不站队,就是看热闹,发评论 вроде:“这下有意思了,葬礼变八卦了。”还有人调侃:“杨老在天上看着,估计得乐出声,这也算给他送了个段子。”

媒体也没闲着,各种标题党文章满天飞,什么“赵本山李玉刚葬礼翻车”“一个称呼惹众怒”,点进去全是分析这事儿的前因后果。舆论热度蹭蹭往上涨,杨少华的葬礼本来该是缅怀为主,结果愣是被这风波盖过了风头。

赵本山和李玉刚咋回应的?

眼看着舆论压不住,赵本山和李玉刚赶紧出来灭火。

赵本山这边,本山传媒先发了声明,说花圈上的“老师”称呼是花店工作人员弄错了,赵本山本人压根没这么打算。声明里还提了他跟杨少华的交情,说当年春晚后台,赵本山还悄悄塞给杨少华2000块钱帮他渡难关,俩人关系不是一般的好。这么一解释,不少人觉得可能是误会,毕竟赵本山这年纪了,不太可能亲自盯着花圈写啥。

李玉刚反应更快,葬礼第二天就发了微博道歉。他说写悼文时太激动,没注意礼节,直呼“少华”是觉得亲近,没啥不敬的意思。他还提了当年北漂时杨少华帮过他,介绍演出机会啥的,语气挺诚恳,表示以后会注意。这道歉发了后,评论区还是两极分化,有人觉得他态度不错,认错及时,有人还是不买账,说公众人物不该犯这种低级错。

这俩人的回应都挺低调,尽量把事儿往小了压。赵本山靠团队背锅,李玉刚靠感情牌,算是各有招数。

杨少华的儿子杨议代表家人出来说话了。他在采访里挺大度,说赵本山和李玉刚的心意他们都收到了,家里人没把这当多大事儿。他还特意呼吁:“我爸走了,大家还是多聊聊他的相声吧,别揪着这些小事儿不放。”这话一出,等于给争议画了个句号,也把焦点往杨少华的艺术成就上引。

杨议这么表态,一方面是给赵本山和李玉刚台阶下,另一方面也算保全了父亲的名声。毕竟杨少华一辈子在相声圈摸爬滚打,留下的遗产不是这点风波能盖过去的。

这事儿吵了几天后,热度慢慢降下来了。赵本山和李玉刚道了歉,杨家人也发了声,网友吵得再凶也没啥新料可挖了。加上时间一长,大家的注意力又回到了杨少华身上。全国不少地方办了纪念演出,演他的经典段子,像《枯木逢春》啥的,天津曲艺团还打算出个纪念专辑,把他的录音视频整理出来。

杨议他们兄弟几个,尤其是杨议,还在相声舞台上接着干,用实际行动传承老爹的衣钵。电视剧《杨光的快乐生活》也在网上重播,勾起不少人回忆。这么一看,这场风波虽然闹得欢,但没动摇杨少华在大家心里的地位。

这风波看着挺热闹,其实挺值得琢磨。赵本山和李玉刚也不是故意惹事儿,可一个称呼就让人挑出毛病,说明啥?说明在这种场合,话咋说、事儿咋办,真得悠着点。尤其是公众人物,一举一动都盯着呢,稍微不注意就容易翻车。

再者,这也反映了咱文化里对礼仪的看重。辈分、称呼这些东西,不是老古董,是尊重的一种体现。网友吵得凶,也有道理,谁也不想看到前辈被晚辈随便对待。可话说回来,凡事也别太较真,赵本山和李玉刚的本意不是坏的,咋就不能多点宽容呢?

最后,杨少华走了,他的相声还在。他94年的人生,苦过累过,也笑过闹过,留下的作品比这点争议值钱多了。咱聊这事儿,不是为了看谁的笑话,而是提醒自己,缅怀一个人,别光盯着热闹,得记住他真正牛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5

标签:娱乐   葬礼   没想到   结束   杨少华   李玉刚   赵本山   相声   辈分   花圈   老师   事儿   晚辈   天津   风波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