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Z5水陆空极限试炼见真章#
7月5日,“宁苏对决”在南京打响,这场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天王山之战,让“苏超”再次成为全网热梗。
“我俩好着呢,大家别瞎猜”,苏州发布的俏皮回应,与南京发布的“并肩成长”隔空对话,将江苏人骨子里的自信与豁达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散装江苏”的独特魅力,早已浸润在日常。最熨帖的证明,在于江苏十三城那一碗碗刻着城市基因的面条。
江苏十三面,也可以是江苏人的十三面,对应江苏十三太保的城市性格。
南京皮肚面的大开大合,是六朝烟水气的豪迈;苏州浇头面的时令讲究,是园林意境的精致;徐州板面的红油辣汤,大开大合的豪爽…………
这哪里只是一碗面?分明是江苏人“场上较劲场下交心”的生活智慧,是“散装江苏”背后那份心照不宣的默契。
1.南京皮肚面——大萝卜的包容,烦不了
2.苏州苏式面——苏州人的精致仪式感
3.镇江锅盖面——镇江人实在的本分
4.无锡烂糊面——无锡人"慢慢交"的生活哲学
5.盐城鱼汤面——盐城人向滩涂讨生活的倔强
6.扬州阳春面——扬州骨子里的清雅
7.泰州刀面——泰州人“不争不抢”的中庸智慧
8.常州银丝面——D州"制造基因"匠人的强迫症
9.徐州板面——徐州人大开大合的豪放
10.南通跳面——南通生意人的活络
11.宿迁擀面皮——坚韧的酒都人
12.淮安长鱼面——漕运总督(对美食)的刁钻
13.连云港海鲜面——连云港"面朝大海"的开放
# 01
南京皮肚面
/大萝卜的包容,多大事啊,烦不了/
南京“鸭都”名号在外,但也是毋庸置疑的皮肚之城。想要真正地融入南京,绝对不是吃鸭子,也不是活珠子,更不是馄饨,而是爱上吃皮肚面。
其实皮肚面的本名,叫小煮面。有着50多年历史的美食,是南京人的心头好。
烫了没两下的面条,做法也很简单。面条和皮肚、猪肝、香肠、腰花、肉丝、番茄、青菜、榨菜……在另一个铁锅里仅仅碰了个头,就一起被捞出。
南京人爱吃“呛点儿”的。皮肚脆脆的,吸饱了汤汁和辣油,香肠肥瘦相间,猪肝新鲜嫩滑,劲道,鲜美,丰富,还有得儿夹生。
南京皮肚面不存在哪家强,毋庸置疑的是,再也么得第二个城市能做的出来。
# 02
苏州苏式面
/苏州人的精致仪式感/
都说苏州是鱼米之乡,懂行的老饕都晓得,这里更是实打实的“浇头王国”。
想真正融入苏州?光看园林可不够,得先学会点一碗地道的苏式面。
苏式面,鲜甜是底色。汤底用猪骨、鳝骨、甚至螺蛳吊出灵魂鲜味,甜咪咪的。
在苏州吃面,浇头即正义,焖肉、爆鱼、鳝糊是基础款。
此外还讲究“不时不食”。春夏三虾面,夏日限定枫镇大肉面,秋季赏味蟹黄面,冬天围着藏书羊肉面转。
//枫镇大肉面正当时
苏式面顶流,除了十全街同得兴上过《舌尖》的枫镇大肉面,伟记奥面馆、裕兴记、朱鸿兴、陆振兴面馆,甚至西园寺的素面,都能凭一份禅意杀出重围。
苏州昆山的奥灶面也非常有名,南京熙南里有一家奥灶馆,味道不错。
# 03
镇江锅盖面
/不玩虚的,镇江人实在的本分/
镇江锅盖面,第一反应肯定是:面里真煮锅盖?没错,还真有!
大锅里漂着木锅盖,可不是行为艺术:防沸溢、增木香,面条在下面“修炼”得格外筋道弹牙,和南京的碱面口感两路。
//小红书©甜藕圆子
浇头也是实力派:长鱼、大排、肥肠、肴肉更是镇江招牌,烫进面汤里,超级香。
镇江锅盖面的精髓是“跳面”。面条自带呼吸孔”,卤汁钻得透,嚼劲十足!汤底裹着杉木香,配上地产浇头的鲜,难怪当年吃货乾隆都要封它个“天下第一面”!
# 04
无锡烂糊面
/万事皆可甜咪咪,慢慢交的生活哲学/
无锡的面,无锡的面和苏州很像,但甜度更胜苏州,直逼本地特产水蜜桃。
但是本地人爱吃烂糊面。
有些老饕甚至要额外加勺白糖,这份对甜的执着,刻进了无锡人的DNA。
//小红书©TheaCC
还有一种称为笃烂面,“笃”,无锡话读“duo ”,有点象声词的味道。口感软腻的烂糊面,属于苏式面,面条与菜、肉 在汤锅内共同煮熟。
有时工艺里会放先将肉丝在油锅里与葱姜煽出香、然后加入料酒,生抽,盐,糖 撒些胡椒粉等等。再加入香菇、木耳碎片 油生腐小块等一起翻炒。
吃一口,满口生香,五脏六腑都舒坦。
# 05
盐城鱼汤面
/盐城人向滩涂讨生活的倔强/
这碗让乾隆都惦记的“非遗”鱼汤面,鲜到能勾魂。
东台人放话:“吃一碗,想三年”,比啥瘾都上头。
//图源小红书©quaso
灵魂全在汤里面。下血本用“三篓半”野生鲫鱼+鳝骨,猪油炸透逼出浓香,文火慢吊6小时,熬出绸缎般的奶白浓汤,虾籽轻撒,鲜得眉毛集体失踪。盐,根本是多余。
筋道碱面过清水,筋道爽利,只为完美挂住那口“白珍珠”汤。
想尝正宗的?直奔东台富安老字号。非遗传承人王师傅边捞面边念叨:汤要像绸缎,面要穿清水,碱水面吸饱鱼汤的瞬间,才知道什么叫:一碗浓汤解千愁。
# 06
扬州阳春面
/扬州人骨子里的清雅/
在扬州,一碗看似“素面朝天”的阳春面,却是本地人的心头白月光!
据说因为扬州人吃这种面时通常会再加一个煎鸡蛋,鸡蛋代表太阳,面调料之一是小葱,绿绿的小葱代表春天,故名“阳春面”。
//图源小红书©脑清纯美女
精髓在那一勺秘制酱油:虾籽慢熬提鲜,香得醇厚自然。面条爽滑筋道,缝隙里都藏着诱人香气。尤其虾籽阳春面,纯粹的回味悠长。
在当地生活久了,最好这一口。很多人起个大早,只为一碗头锅汤的扬州阳春面。
# 07
泰州刀面
/泰州人“不争不抢”的中庸智慧/
//图源小红书©爱谁谁
泰州人的早晨,是被一碗浓香油润的干拌刀面叫醒的。
面看起来是粗细不均的样子,那是手工的弹韧勋章。
炒香的芝麻酱撞上葱油酱油,往煮好的刀面上一泼、一拌:每根面条都裹上琥珀色的酱衣,嚼到颗颗芝麻粒儿像中隐藏彩蛋,香得上头还不腻。
司机师傅拍胸脯认证的好吃:“出门在外,就馋这口扎实的香!”
# 08
常州银丝面
/D州"制造基因"匠人的强迫症/
//图源小红书©拆迁界
常州银丝面,名不虚传,细如游丝,白似初雪! 这碗创于1912年的老味道,秘诀在面、汤、浇头的百年修行。
老法多轧两道,融入蛋清,成就独一无二的“柔滑软爽”,细而不塌,绝非挂面可比。浇头点睛,几缕金黄蛋皮,便是清雅中的亮色。
汤头是关键,鳝骨、猪骨、鸡架、海蜒慢熬,汤色看似清浅,入口却鲜得自然醇厚。
尝一口,那个鲜啊,绝非科技与狠活,落胃舒服。
# 09
徐州板面
/徐州人大开大合的豪放/
作为地图最北的江苏人,徐州口味很“北方”:伏羊节、羊汤卷饼是日常,北方面食遍地开花。但地道徐州人的心头好,还得是那碗板面。
老翟、蒋一碗、丁三… 这些老字号承载着徐州记忆。板面以上等面粉为胚,配羊肉+数十种香料熬制汤底。
面条清白润滑、晶莹透亮,辣油一泼,瞬间红光满目,徐州人豪迈的舌尖认证。
# 10
南通跳面
/面条弹,脑筋转,南通生意人的活络/
//图源小红书©+7今天吃了啥
南通跳面,又名“曹公面”,源自抗倭英雄曹顶。他不仅是保家卫国的豪杰,更是全国唯一享庙供的面点宗师。
跳面踩着竹杠“跳”出来的面条,有点像南方的竹升面,南通的跳面,传闻就是由曹顶改良了擀面方式,使其筋韧柔滑爽口。
地道的跳面鲜、咸、香。碗大汤多面少,文蛤、虾皮等汤料辅助调味,是区别于其他汤面的一大特色。现在南通市面上,还流行吃蒸跳面。
# 11
宿迁擀面皮
/坚韧的“酒都人”/
//图源小红书©onion
擀面皮不该只有陕西的江湖。
有一次出差宿迁吃到一次擀面皮,我就在想:这么绝的味道,怎么还没火出圈?
宿迁擀面皮更弹更韧,手工擀出的面皮带着小麦香,浇上秘制辣油,一口下去,先是醋香窜鼻,后是辣劲回甜,越嚼越有酒乡的绵长后劲。
宿迁人做面皮像酿酒,看着朴实无华,实则暗藏功力。或许是因为挨着徐州,总被认成“徐州小吃”,但懂行的都知道——宿迁人做的擀面皮里,藏着酒都人独有的倔劲儿:不张扬,却让人一口难忘。
# 12
淮安长鱼面
/漕运总督(对美食)的刁钻/
//图源小红书©路爷
在淮安,长鱼面的地位无可撼动,它是刻在老淮安人味蕾上的乡愁。
这碗面的精髓,首在长鱼必选野生鳝鱼,肉质紧实不腻。
要问哪家最好?淮安人定会拍着胸脯告诉你:“随便进一家,都好吃得一塌糊涂!”
若在南京想念这口,张记、三百碗长鱼面等也能让你解解馋。
# 13
连云港海鲜面
/连云港人面朝大海的开放/
//图源小红书©小丸子呀
连云港海鲜面,是“鲜霸”端着大海直接扣你碗里了。
海碗一上桌,鲍鱼、大虾、肥蛏子… 豪华海鲜天团直接铺满,鲜货多到面条差点没地儿藏!汤底?浓到挂勺!
葱姜爆香打底,鱼骨、蟹壳慢熬出醇厚精华,再被现捞海鲜的汁水一激,鲜味核爆,直冲天灵盖。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