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
“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成为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
庆历四年春
范仲淹痛悉好友滕子京被贬巴陵郡
但好在另一件令他更为头痛的大事
马上迎来转机
同年,大宋与西夏正式缔结和约
作为防御西夏主帅之一的范仲淹
与整个大宋朝廷终于长舒一口气
西夏
为何让大宋如此忌惮
甚至让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命丧战场
又为何不曾留下一本正史
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王朝?
它身处的又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日出时分的西夏陵,摄影师@丁俊豪)
▼
或许
西夏陵
一座西夏现存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遗迹
一个西夏文明现存最完整、最综合的缩影
一份宋辽金夏多元并立时代的独特见证
能给我们答案
(西夏陵全景示意,西夏陵遗址包含9座帝王陵、271座陪葬墓、1处北端大型建筑、32座防洪工程,制图@郑伯容&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01
中原余韵
庆历四年
(公元1044年)
大宋与西夏各退一步,缔结和约
宋朝将每年给予西夏更多的钱、茶、绢帛
西夏则需要向宋朝称臣
西夏首领元昊知道
他称帝并与中原宋朝平起平坐的愿望
落空了
(敦煌409窟壁画描绘的供养人像可能为西夏皇帝,摄影师@孙志军,制图@淼淼/星球研究所)
▼
中原
与其说是西夏的征服目标
不如说是他们想要超越的高峰
早在建立西夏以前
作为主体的
党项人
在与中原相去甚远的青藏高原东部
狩猎游牧,自由如风
但周围纷争不断
于是越来越多党项部落选择归附隋唐
他们不断向中原一带迁徙
学会耕田农作,得到中原王朝的封赏
接受中原文化洗礼
在中原王朝的庇护下
他们逐渐成长为割据一方的藩镇政权
命运也从此与中原紧密交织
(唐代党项人的重要据点为夏州,在今陕西榆林一带,曾是匈奴大夏政权都城,“西夏”之名与它不无关系。图为夏州旧城统万城,摄影师@枉言,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然而北宋时期
党项新任首领无法服众
他索性向宋朝交出领地并甘当“人质”
族内顿时动荡不安
哗然声中,一位党项青年
继迁
愤然站出,率众出走
他们转而归附与宋朝敌对的辽朝
另寻生机
但这并不意味着
他们将放弃与中原相关的一切
因为他们深知
唯有汲取先进的中原文化,方能丰满羽翼
在实力逐渐强大后
一颗割据自立的种子
也在他们在心中悄然播下
虽然此刻他们与抗衡中原还有一定距离
(西夏画卷中,一位中原打扮的西夏长者,图片来源@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制图@淼淼/星球研究所)
▼
继迁死后,接任者是他的儿子
德明
人如其名,这是一位贤德英明的首领
他主动与宋、辽同时修好
为党项发展争取到相对和平的环境
更重要的是
他为党项人心中那颗自立的种子
寻到了一片萌芽的绿洲
(被誉为“塞上江南”的银川平原,摄影师@吴建新)
▼
那是一片
西北黄土大地上难得的绿洲
贺兰山镇守在身后
挡住北方袭来的烈烈寒风与滚滚沙尘
黄河蜿蜒在眼前
难得温和地灌溉出大片沃野良田
宜牧宜耕
而正因位于游牧与农耕的交错带
这里自古也是北方政权与中原王朝
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地
这就是
兴州(今宁夏银川)
(后更名为兴庆府)
(请横屏观看,银川平原地理位置示意,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公元1020年
德明带领族人正式迁到兴州
耕农田,牧羊马
积攒下大量粮食与财富
造宫阙,建官署
模仿中原京城打造自己的都城
此外更要修建恢弘的帝陵
要像中原王朝那样
在大地上刻下永远被人铭记的印记
于是都城西南方,贺兰山脚下
一片可眺望都城的高地
被选为未来最高等级陵区
这里砾石与粗砂组成的地基稳固
高温少雨,鲜有山洪之患
帝王贵胄长眠于此
可万世永固,保佑后世昌盛恒长
(请横屏观看,依贺兰山而建的西夏陵,每座西夏帝陵的中轴线都指向贺兰山中的某个山峰,摄影师@Max)
▼
或许定下陵区选址后
一座座属于党项人自己的“帝陵”
已在德明脑海中动工
(修缮中的西夏陵,西夏陵建筑大多采用夯土与木结合的结构,摄影师@赵润宏)
▼
与都城的设计思路相同
党项“帝陵”将以中原帝陵为底本
继承秦汉唐宋一脉相承的传统
中轴线贯穿整座陵园
格局方正,四边开门
陵园内建起专供祭祀的献殿
陵墙四角与陵门两侧设置
最高规格的三出阙
另有两座阙台对称耸立在陵园之前
(六号陵,目前推测为德明的帝陵。图为西夏陵格局中的中原特色,制图@郑伯容&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殿宇房屋
碧瓦飞甍[méng],雕龙画兽
石象生
肃穆古朴,镇守陵前
(西夏陵中许多建筑构件、陪葬品等都带有中原色彩,图为西夏与中原唐宋文物对比,摄影师@孙岩&刘思尧&李琼&丁俊豪&笑谈间气吐霓虹&李宇鹏&路客看见&视觉中国&汇图网,制图@淼淼/星球研究所)
▼
但在足够强大之前
党项人仍应恪守臣子本分
加上人力财力有限
“帝陵”不得不稍降规制与气势
规模需要缩减
中原帝陵围墙动辄边长数百米、上千米
在此减到两百米内或已足够
神道需要缩短
石象生也被折成四列
收入月城中
(西夏陵避免逾制的措施示意,制图@郑伯容&陈志浩&高俪倩/星球研究所)
▼
此外还要未雨绸缪
修造一系列防洪工事
抵抗山洪冲击
最大限度确保陵墓平安无恙
(请横屏观看,西夏陵防洪系统示意,制图@郑伯容&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德明韬光养晦
为缔造一个新兴的党项政权倾尽心血
但他宏图未竟就与世长辞
或许连“帝陵”的诞生都未能亲眼见证
这些重担都交给了他的儿子
元昊
但元昊,显然与父亲截然不同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