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的对峙已来到了第十天,影响已经逐步出现,在港务费上中方首先拿下了第一血,美国美森公司运营的货轮在港务费生效之后被收取了627943美元的费用,之后以航运巨头马士基为首的航运公司都开始纷纷对路线做出了调整规划。选择在第三国卸货换船来规避中美两国的特殊港务费。
除此之外,10月17日路透社报道,随着中美关税战的收紧,美国存储芯片巨头美光科技将退出中国数据中心业务。 停止向中国数据中心供应服务器芯片,这样的消息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中国此次对美反制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对特定航线货物调整港务费征收标准。这一政策自实施以来,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美国航运企业。据港口通关数据显示,美国美森公司运营的一艘货轮,在政策生效后首个靠港周期内,被收取港务费 627,943 美元,较此前常规费用增长约 35%。这一费用变化直接推高了企业的运输成本,促使其重新评估航线规划。
面对成本压力,以马士基为代表的国际航运巨头迅速做出应对。马士基在 10 月 15 日发布的航线调整公告中表示,将优化中美航线布局,部分原本直航中国港口的货轮,将改为在韩国釜山港或越南胡志明港卸货,再通过短途运输转至中国,以此规避高额港务费。
这一调整不仅增加了货物运输的中转环节,也延长了整体运输周期 —— 原本从美国西海岸到中国上海的 20 天航程,调整后预计延长至 28 天左右。
其他航运企业也纷纷跟进。地中海航运、中远海运等企业均在 10 月 16 日前发布类似通知,对中美航线的停靠港口与运输方案进行调整。全球航运咨询机构德鲁里的数据显示,截至 10 月 17 日,已有超过 60% 的中美航线货轮调整了运输路线,中转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较政策实施前增长 22%,反映出港务费调整对航运业的显著影响。
港务费调整的影响尚未平息,美国芯片行业再传消息。10 月 17 日,路透社援引美光科技官方声明报道,该公司将正式退出中国数据中心业务,停止向中国数据中心供应服务器存储芯片。这一决定意味着,这家美国存储芯片巨头将放弃在中国数据中心存储芯片市场的现有份额,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美光科技在声明中提及,中国是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重要市场,公司此前长期重视在华业务发展,但受中美关税战升级及中方相关审查政策影响,继续运营在华数据中心芯片业务面临多重挑战,因此做出退出决定。声明未提及具体的退出时间表与后续安排,但据行业内部人士透露,美光已开始逐步停止向中国客户供货,预计在 2025 年 12 月底前完成全部业务交接。
从背景来看,美光在华业务的困境并非突然出现。2023 年,中国网信部门对美光科技发起网络安全审查,认为其产品存在潜在安全风险,部分国内企业随后停止采购美光存储芯片。这一审查导致美光错失了 2023-2024 年中国数据中心建设的爆发期。
期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年均增长 18%,而美光的市场份额从 2022 年的 15% 降至 2024 年的 8%。与此同时,中国本土企业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加速崛起,在中低端存储芯片市场的份额已超过 60%,进一步挤压了美光的生存空间。
即便如此,中国市场对美光仍具有重要意义。财务数据显示,2024 年美光在华营收达 34 亿美元,占其全球总收入的 12%,是该公司仅次于美国本土的第二大单一市场。此次退出,将对美光的全球营收结构造成直接冲击,其股价在声明发布后当日下跌 5.2%,反映出资本市场对这一决策的担忧。
美光的退场并非个例,美国另一家芯片巨头英伟达同样面临在华市场的挑战。此前,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公开场合披露,受美国对华高端芯片出口管制政策影响,公司在华数据中心高端芯片市场份额已从 2022 年的 95% 降至 2025 年的 0%。这一数据揭示出出口管制对美国高端芯片企业的严重冲击。
具体来看,2022 年美国实施对华高端芯片出口管制后,英伟达虽推出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 H20 芯片,但其算力仅为国际主流型号 H100 的 30%,无法满足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对大模型训练的需求。
随着中国本土企业在 AI 芯片领域的突破 —— 华为昇腾 910B 芯片、海光信息 DCU 芯片等产品逐步实现商用,英伟达在华高端芯片市场的竞争力持续下降。2024 年,英伟达在华高端芯片销售额同比下降 87%,最终失去全部市场份额。
这一变化不仅影响英伟达的营收,还对其研发投入产生制约。中国市场原本预计在 2023-2025 年为英伟达贡献约 500 亿美元营收,这部分收入的流失导致公司 2025 年研发预算同比减少 18%,部分先进制程芯片研发项目被迫暂停,进一步削弱了其在全球高端芯片市场的竞争力。
美国芯片企业的困境,也传导至上游设备供应商。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近期同样面临在华市场需求下滑的压力。阿斯麦总裁温宁克在 10 月 16 日的季度财报会议上表示,尽管公司整体业绩受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呈现增长态势,但中国客户的订单需求已出现明显下降,预计 2026 年阿斯麦在华光刻机销售额将大幅下滑。
从市场背景来看,阿斯麦在华业务主要依赖中高端光刻机销售。2024 年,阿斯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 120 亿欧元,占其全球总销售额的 28%,其中 7 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光刻机销售额占比超过 60%。
但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在中低端芯片领域的自主突破 —— 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企业已实现 14 纳米制程的规模化生产,并在 28 纳米制程领域占据全球 25% 的市场份额,对先进制程光刻机的需求增速逐步放缓。
与此同时,美国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也间接影响阿斯麦的在华业务。尽管阿斯麦的部分中低端光刻机产品未被直接纳入管制范围,但受美国对其供应链的限制 —— 部分核心零部件需从美国企业采购,阿斯麦向中国客户交付设备的周期延长至 18 个月,较此前增加一倍,导致部分中国客户转向其他供应商或推迟设备采购计划。这些因素共同导致阿斯麦在华订单需求下滑,未来销售额面临不确定性。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