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刚管制,荷就冻结!中资芯片遭精准围堵

荷兰回应 “强制” 接管中资芯片企业:不是美国让干的,纯属巧合

9 月 30 日,荷兰政府突然宣布冻结中资企业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在全球 30 个主体的资产与运营,10 月 12 日闻泰科技就此发布公告披露相关情况,冻结期限为一年。理由是 “保障关键技术安全”。但时间点太巧 —— 美国 9 月 29 日刚升级对闻泰的出口管制,荷兰第二天就动手了。这种 “巧合”,精准得让人没法不多想。

根据荷兰经济事务部的说法,这次冻结依据的是 1952 年《物资可用性法案》,声称安世半导体 “存在严重治理缺陷”,万一发生紧急情况,可能无法保证对欧洲汽车和消费电子行业的芯片供应。冻结范围包括知识产权、人事安排,甚至覆盖了安世在全球的 30 个法律实体。

要知道,安世半导体原本是荷兰老牌功率半导体厂商 Nexperia,闻泰科技在 2019 至 2020 年通过分阶段并购完成对其 100% 控股,交易总额超 340 亿元人民币,此后近五年一直在当地正常运营。有在欧洲汽车供应链工作的朋友提到,安世的车规级功率器件全球市场份额达 14%,至今仍是德系车企核心供应商之一。而美方 9 月 29 日刚把出口管制扩大到持股超 50% 的中资子公司,不到 24 小时,荷兰就启动了冻结程序 —— 尽管荷方反复强调 “美国没插手”。

从荷兰的角度看,这动作像是在捍卫本土技术主权,但细看又透着一股战略摇摆的味道。这几年,荷兰在光刻机出口管制问题上已经多次向美国让步。现在突然对一家已在当地扎根多年的中资控股企业 “翻脸”,市场难免起疑。闻泰高管直接说荷兰是 “跟在美国身后的一只温顺绵羊”,话虽然带情绪,但戳中了要害:欧洲在对华科技政策上,越来越难保持独立判断。

这也不是孤例。最近一段时间,中资在欧洲的半导体相关投资频频受阻。2023 年以来,至少有 7 起被审查或叫停的案例,远高于 2020 年之前的年均 1 到 2 起。中国外交部 10 月 13 日表态,反对泛化 “国家安全” 概念,搞歧视性做法。说白了,把技术问题政治化,最后伤的是全球供应链 —— 欧洲车企可能最先感受到压力。安世在英国、德国、荷兰都有产线,短期内很难找到替代方案。

对比 2020 年收购完成时的欢迎态度,现在的 “冻结” 简直是 180 度大转弯。当时荷兰政商界普遍觉得中资能盘活 Nexperia,现在却以 “治理缺陷” 为由接管,标准模糊得让人摸不着头脑。更关键的是,所谓 “问题行为” 至今没公布具体证据,仅凭 “潜在风险” 就冻结运营,在法治成熟的欧盟实属罕见。

这就像你租了房子五年,按时交租、维护良好,房东突然说 “怕你哪天不交租”,直接换锁不让你进门 —— 理由是 “预防性措施”。市场最怕的不是规则严,而是规则说变就变,解释权还全在对方手里。数据显示,安世半导体 2024 年营收约 147 亿元人民币,其中近六成来自欧洲客户。现在运营一冻结,这些客户反而成了最大输家。

短期来看,欧洲汽车和工业电子行业将面临芯片交付的不确定性。有分析机构预估,如果冻结持续半年以上,部分车型可能被迫调整物料清单。长期看,中资对欧洲高科技领域的投资信心会进一步受挫。闻泰不是唯一目标 —— 最近比利时、德国也在收紧对中资半导体项目的审查。

换个角度想,荷兰这步棋,或许是想向华盛顿表忠心,好在 ASML 光刻机出口等问题上争取一点 “政策空间”。但代价可能是招来中方的对等反制。目前中方还没公布具体措施,但 2024 年中国从荷兰进口的半导体设备金额超 100 亿欧元,其中仅 ASML 的光刻机出口就达 101.95 亿欧元。这笔账,谁都算得明白。

荷兰一边说 “纯属巧合”,一边踩着美国的节奏行动,你信吗?评论区直接说:这到底是技术安全,还是政治站队?我挨个回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7

标签:科技   中资   精准   管制   芯片   荷兰   欧洲   半导体   美国   光刻   巧合   德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