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这句深植于闽南人基因的旋律,在泉州酒店奏响新篇。继厦门市博物馆与福建芳华越剧院两场演出接连引爆热潮之后,“迌(tì tóu)闽南”脱口秀闽南文化专场(泉州站)再度登场,带着千年闽南文化的烟火气,在刺桐城续写“传统与新潮碰撞”的精彩故事。

本活动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支持,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与福建省旅游宣传中心承办,是福建省社会科学界2025年学术年会·福建省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建设研讨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闽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实践。

有人问,为什么是泉州?答案藏在古城的每一条巷弄里。这里是闽南文化的核心发源地之一,提线木偶的丝线牵着千年技艺,南音的唱腔裹着市井烟火,侨批里的文字藏着先辈闯世界的热血——而这一切,都将成为“迌闽南”泉州站的“文化素材库”。不同于传统演出的严肃表达,这场脱口秀要做的,是把非遗拉进“生活圈”,让方言变成“社交梗”,让观众笑着读懂闽南人的“精神密码”。

和前两场演出一样,泉州场仍以“文化、生活、精神”三大篇章串联全场,但每一个节目都将融入“泉州专属记忆”。开场的快闪短剧《闽南宣传片》,带你领略开元寺的东西塔、西街的古早味、蟳埔村的簪花头饰的独特魅力,用现代视角解构“半城烟火半城仙”的泉州日常;非遗串烧《“偶”遇闽南》里,泉州提线木偶将和“讲古人”用闽南话唠家常,高甲戏的“丑角”或许会突然“串场”,和脱口秀演员玩起互动;答嘴鼓《闽南五色话》则会深挖泉州方言里的趣味典故,让观众在笑声里解锁方言背后的文化密码。

最让人期待的,还有《百年家书》。节目以闽南侨批为蓝本,再现当年闽南华侨下南洋的艰辛与牵挂,那句“过去,闽南华侨足迹遍及世界;而今,我们的东风快递,已能覆盖全球”,相信会勾起不少泉州人的集体记忆。

为了让外地观众也能“秒懂”闽南味,舞台背景顶部会实时投射普通话字幕,既保留闽南语的软糯韵味,又扫清语言障碍——毕竟,好故事要让所有人都“听得懂”。

如果说“文化篇”是泉州的“历史旁白”,那“生活篇”就是泉州古城的“烟火直播”。《骨肉乡“音”》不只是表演,更是对闽南血脉的深情告白,是无论走多远都忘不了的家乡记忆。《我与闽南续火“话”》来自一位消防员真实的工作体验,在火场里,他保护的是古建筑的根脉;在舞台上,他传承的是闽南文化的火种。

到了“精神篇”,全场氛围将被推向高潮。《新晋江人》用他的视角讲述融入这片热土的点点滴滴;诗朗诵《闽南顶呱呱》用最朴素的语言,倾诉对闽南最深沉的赞美,从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到如今的民营经济热土,“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从未变过。

这场脱口秀,不只是一次演出,更是福建文旅融合的“新尝试”。当前,福建正加快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泉州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一直在探索“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路径。“迌闽南”的到来,恰好为泉州提供了一个新解法:用年轻人喜欢的脱口秀形式,把非遗、民俗、方言变成“可体验、可分享”的文旅产品,让游客不只是“逛”泉州,更能“懂”泉州。

就像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的:“我们想以生活讲文化,以幽默传情感。”通过脱口秀的即时互动性,千年闽南文化能以更轻盈的姿态走进当代生活,既让本地人重拾文化自信,也让外地游客爱上泉州的“老味道”与“新花样”。

在笑声里听泉州故事,在互动中品味闽南文化,你会发现,原来福建文化可以这么潮,原来泉州的烟火气,能让人一秒就“上头”。毕竟,谁能拒绝一场又好笑、又有料的闽南文化盛宴呢?


来源:清新福建 文旅之声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7

标签:旅游   闽南   脱口秀   泉州   专场   古城   千年   精彩   文化   福建省   福建   烟火   方言   泉州市   提线木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