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明明是载人登月第一国,何必现在还要跟中国争第二国?

1969年,美国登月,成了世界第一。

2024年,中国正准备成为第二个载人登月的国家。

可这时,美国不讲面子了,天天嚷着中国“要霸占月球”。第一名这么盯着第二名,这不是竞技,是焦虑。这事背后,到底掩着什么心思?

第一登月的美国,最怕第二名不是你登月,而是你崛起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个把人送上月球的国家。那一年,美苏冷战打得激烈,太空被当作力量博弈的前沿阵地。登月成功,标志着美国拿下了这场科技军备赛的“面子牌”。

54年过去,阿波罗工程早已终止,然而2024年,NASA却突然警惕起来,对中国的“嫦娥计划”反应过度。

2020年11月,中国发射“嫦娥五号”,完成全球首次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从海南文昌升空,6月25日将全球首份“月背样品”带回地球。

任务精度要求极高:月面停留53小时,取样后精准起飞对接,最终溅落内蒙古。全过程由中国自主控制系统完成,无一失败环节。

就在“嫦娥六号”任务展开的同时,NASA局长比尔·尼尔森突然跳出来,对外宣称:“中国在登月行动中意图霸占月球南极。”这句话背后没有任何证据支撑,却被多家西方媒体高频转发。

这已不是尼尔森第一次“批评”中国太空探索。自2021年起,他三次公开宣称“中国缺乏透明度、意图不明”,强烈反对中美在月球项目上展开合作。

这不是科研上的担忧,而是地缘上的焦虑。从2020年到2024年,中国一步步迈向月球,NASA却把“登月”从科研问题转成了战略问题。

美国不断强调中国的“技术威胁”,同时反对与中国开展任何太空协作。《沃尔夫条款》禁止NASA与中国合作,至今未解。当中国推进的是科研项目,美国做出的却是政治判断。

美国不是怕中国登月,而是怕中国能自主登月。在美国人设定的游戏里,只有他们能制定规则,中国不能超越,也不能独立。只要不是他们带着你上去,就不许你自己飞起来。

于是,“登月”就不再只是科学成就,而成了判断“谁有能力挑战秩序”的坐标。

NASA不是科研机构的口吻,更像个地缘警察。他们频频叫嚣“月球资源稀缺”“中国想搞封锁”,一边炒作威胁论,一边拉拢盟友签署所谓“阿尔忒弥斯协议”。

这份协议最核心的一点,是排除了中国。谁能参与,谁不能,谁的基地能建,谁的就得拆,全听美国安排。

从太空计划到媒体论调,从协议框架到科技封锁,美国的焦虑不是来自过去的“第一”,而是看见第二个国家不用依附他们,也能完成登月流程。

NASA急了,中国每一步都踩得太准了

2023年10月,NASA召开技术说明会,宣布“阿尔忒弥斯三号”原计划于2025年实现载人登月,现将延期至2026年。

这一项计划早在2017年就启动,由美国主导、欧盟、日本等参与,目标是在2030年前实现“重返月球”。

但截至2024年,该计划尚未完成一次实质性载人飞行任务。

同一时期,中国完成了嫦娥五号与嫦娥六号两次复杂任务,均为首次完成的世界性技术突破。尤其是嫦娥六号,不仅首次从月背取样,还成功实现地外起飞、交会对接、样品返回,全流程自研、无一依赖外援。

这让NASA内部压力骤增。比尔·尼尔森在接受CNN采访时说:“如果中国在月球南极先建起基地,我们的计划就将面临限制。”

所谓“限制”,指的是“美国不能再主导一切”。

但这背后的问题是,NASA的计划从一开始就存在多重障碍一是项目高度依赖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私企,二是经费被国会多次削减,三是登月用的“太空发射系统”故障频出。

2022年11月的无人绕月任务,起飞被推迟四次,整整拖了三个月。

NASA明知项目未成熟,却仍坚持提出时间表,只为抢在中国之前登月。这种策略,与冷战时期的“抢时间夺高度”类似。但如今的中国航天,不再是模仿者角色。

2023年底,中国航天局宣布:2030年前完成载人登月,计划采用“新一代载人飞船+登月舱+长征十号”搭配,任务整体架构完全国产化。

中美在时间表上形成交叉,美国想抢先一步,而中国步步为营。NASA选择在舆论上造势,强化“中国抢占资源”论,甚至有人在媒体上公开提出“月球应优先开放给民主国家”。

这已经不是科技竞赛,而是试图设立“国家限定区”。

美国不是不登月,是登得慢。不是没技术,是流程拖。不是怕失败,是怕中国赢得全世界的认可。

因为当一个国家能靠自己的力量,从地面建飞船、升空、进入月轨、软着陆、取样、带回,那它就不再需要美国来“认证”。这一点,才是美国最不愿接受的现实。

阿波罗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巅峰,如今却成了NASA必须捍卫的“荣誉高地”。而当第二个登月国不是盟友,不是依附者,而是一个完全自主的中国,美国便如临大敌。不是怕落后,而是怕失控。

嫦娥奔月没挡你路,是你先把门关死的

中国不是没提过合作。2011年以前,中国曾多次向国际空间站项目提出加入申请,包括与欧洲航天局、俄罗斯航天集团提出对接方案。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沃尔夫条款》,禁止NASA与中国任何直接或间接合作。

由此,中国被迫独立打造自己的空间站“天宫”,并在2022年全面建成。

美国一方面高调拒绝合作,另一方面又在媒体上炒作“中国不透明”“不共享数据”,这种做法把合作的大门关死之后,还怪别人没有敲门声。

2022年,美国推动签署“阿尔忒弥斯协议”,这是一份旨在规范未来月球资源开发的多边协议。共有29国签署,中国、俄罗斯和印度均未在列。

协议核心内容中,含有对“安全区”的设定权力,允许“优先方”设置不受干扰的活动区。这种做法,与1967年《外层空间条约》中所规定的“任何国家不得宣称主权”形成明显冲突。

中国在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任务中,所有轨道信息均实时向全球公开,任务返回样本也承诺国际共享。

反观NASA,对于登月区域勘测、通信频段和轨道信息,仅向联盟成员提供。这种双重标准,本质不是技术分歧,而是权力博弈。

2024年,中国宣布将建立月面科研基地,目标在2030年实现常态化值守。与此同时,NASA提出“月球门户”计划,构建绕月轨道空间站作为前哨站,但进度缓慢,至今未进入实质部署阶段。

NASA的矛盾很明显:既想保住主导,又不愿共享控制。既怕中国独立,又怕自己落后。于是,在阿波罗的辉煌背影中,他们开始对第二名发出“警告”。

可问题是,第二名并不是要打破规则,而是被你拒之门外之后,自己做出了火箭、登上了月球,还打算把成果向全球开放。

NASA看似在竞争,其实在防守。嫦娥奔月,是一步一脚印的科研探索。但美国的反应,却让人看到另一个事实:真正的焦虑不在月球,而在地球。当国际科技秩序中出现一个“不听话”的变量,旧霸主比谁都敏感。

参考资料源:

阿波罗计划(美国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_百度百科

阿尔忒弥斯计划(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登月项目)_百度百科

不让中国先登月,美国有这本事吗?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白玉京 2025年09月14日

列国鉴·美国|记者观察:美国载人登月的困境与迷思-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2025年1月17日

载人登月,要过几道关-新华网 来源:人民日报 20250818

诸事不顺依赖私企 NASA登月项目一拖再拖2025-08-10大公报

中国载人登月工程_百度百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科技   美国人   中国   美国   月球   嫦娥   阿波罗   计划   尼尔森   国家   协议   太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