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听过他解说女排夺冠的声音,却不知道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现在过得怎么样。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里,宋世雄和老伴钟瑞过着清冷的日子。儿女都在国外,连视频通话都少,老两口每天就看看电视里的体育比赛,偶尔翻翻旧报纸上泛黄的报道。
宋世雄年轻时差点成了哑巴,五岁才会说话,后来却成了中国体育解说的传奇。1960年刚进电台时,他每天揣着小本子记比赛细节,愣是把陌生的乒乓球术语背得滚瓜烂熟。1961年北京世乒赛那场解说,让他成了千家万户的“耳朵”,人们守着收音机听他喊“好球!好球!”声音一出口,连喘气的节奏都让人心跳加速。
到了1981年女排世界杯,宋世雄的嗓子几乎破音。决赛最后一分,他跟着郎平扣杀的声音蹦起来,全国观众都听见了他带着哭腔的“赢了!中国队赢了!”后来女排每拿一次冠军,他的解说词就多一份激情。有回解说世界杯足球赛,他把球员照片一张张贴墙上记名字,连外国人的技术特点都摸得一清二楚。
可他的路不全是顺的。1966年突然被调离岗位,家里只剩妻子钟瑞撑着。钟瑞本来是电台的播音员,为了照顾生病的儿子和丈夫,直接退居幕后做行政。那几年宋世雄天天闷在家里看球,连电视都买不起,就拿报纸剪成小条贴墙上,一条一条记运动员资料。等到1978年重新上岗那天,他攥着话筒的手都在抖。
2008年北京奥运会,宋世雄又站回解说席,和老女排队员一起解说比赛。虽然声音不如从前洪亮,但一开口还是能让人想起当年的激情。后来电影《夺冠》用了他的原声,好多年轻人这才发现,原来他们手机里的解说包,是老人六十岁前攒下的底气。
说起来挺讽刺的,宋世雄把儿子女儿供到国外,女儿成了加拿大电视台的主持人,儿子在硅谷搞科研。可老两口试过住女儿家,待了半个月就闹着要回来。那边超市货架全是英文标签,吃不惯西餐,连街上的树种都看着陌生。现在逢年过节视频聊天,孙子孙女奶声奶气叫“爷爷奶奶”,钟瑞总偷偷抹眼泪。
宋世雄的办公室里还摆着当年的话筒模型,墙上挂着女排夺冠的集体照。有次记者问他对子女的期待,他摆摆手:“他们过得比我强就行。”可记者走后,老两口还是对着照片里的年轻自己叹气。那照片里,宋世雄穿着中山装,身后是1980年代的绿漆铁窗,窗台上摆着台老式收音机。
现在胡同口的便利店多了,但四合院里的晚饭依旧冷清。钟瑞每天给宋世雄热两顿饭,老头子总说“吃不完”,其实是为了省下力气等儿女电话。电视里重播女排比赛时,他还会下意识地比划解说手势,可没人鼓掌,只有老伴在厨房洗碗的流水声。
更新时间:2025-07-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