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滇池高尔夫的滇池边上·臻萃云南菜迎来了2025昆明野生菌美食推荐榜参评团的莅临,在蓝天白云、绿树成荫、潺潺湖水的户外就餐区,评审嘉宾们就野生菌与云南文旅应该怎样融合各抒己见,“云南缺少以菌为主题的综合体,应该建一个野生菌主题公园”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此次参与讨论的嘉宾有行业专家、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所长(院长)孙达锋,云南滇菌国际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梦琳,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总经理成爱丽,中国食用菌协会野生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食用菌协会副会长、京易优品(北京)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易。
打造野生菌为主题的综合体
“云南野生食用菌资源冠绝全国,占全国商品量的70%以上,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野生菌王国’。2024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达119.5万吨,产值突破472.49亿元,综合产值超过1100亿。”孙达锋对云南野生菌的情况了然于胸,“云南野生菌的产值全国排名第二,野生菌提供了300个亿的产值。472.49亿元主要是一产的产值,二三产的产值无法估算。”
孙达锋
孙达锋认为,云南是旅游大省,这里的自然景观和气候条件,特别是野生菌都让人津津乐道。“来到云南,在欣赏美景和感受气候的同时,在吃的方面,也要突出原生态、营养、健康美味的特点,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衣食住行玩乐购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旅游的体验感都会大打折扣。”
“云南缺少一个真正以野生菌为主题的综合体。如果我一下飞机,就有一个以野生菌为主题的、包含了住宿、吃、游玩为一体的综合体,那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河南就打造了‘蘑菇园’的IP,把旅游、文创等融合在一起,非常有特色。就云南来说,目前这是一个短板。”孙达锋认为,综合体的打造对云南野生菌一二三产融合将发挥很大作用,野生菌具有的原生态、营养、健康美味的特点将会进一步得到释放,“届时野生菌产业一定会达到万亿级级别。”
孙达锋的建议得到了在场嘉宾们的认同。云南滇菌国际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梦琳介绍,她在与文旅等部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发现,政府其实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现有的基础菌产业上,把二三产深度融合。“政府考虑过打造第一目的地,这个概念围绕自然博物、研学体验、潮玩经济、在地文化等几个板块,分析如何通过银发经济、减龄化消费两个板块,以菌为契机,为市场打造一个最好的体验模式。”
胡梦琳认为,以景区为例,文旅就是吃喝玩购娱,零散的企业已经给到了非常多的选择。比如吃,有很多美食以菌为媒介,服务市场;喝也催生出了一些新潮品牌,出现了野生菌的啤酒、可乐等,旅游消费端也出现了新型的茶饮、咖啡茶饮;玩也有了魔幻市集、蘑菇市集,南华美食节、民歌会等等。但从文化市场和旅游市场来看,以云南价值观为输出,可以带走的、以云南菌子为媒介的旅游商品则比较少。
胡梦琳
“除了吃还可以带走什么,尽可能满足大家对野生菌的好奇和喜爱?”胡梦琳说,从博物馆带走野生菌的文创产品、在旅游景区通过菌的体验,拿到冰箱贴、玩具等,这些玩法很多年前已经出现,但市场小而散,没有统一化、整体化,更缺乏野生菌IP的打造。
“野生菌是唯一都让大家认可的、可以代表云南旅游的标志。现在是打造野生菌IP最好的时机,它将给市场带来活力。比如通过在地文化端打造潮菌概念,设计菌子为媒介的产品,让游客在除了常态化的野生菌季以外,全年落地到昆明都有菌可食。”胡梦琳说。
在木水花打造野生菌网红墙
“野生菌也催生了夜经济的繁荣,从产业来说,木水花24小时都在交易。野生菌都以吃为主,但没有一个高度、新花样。通过夜经济,让餐饮发挥更多的优势,满足各个年龄段消费者的需求。”成爱丽介绍,在木水花市场,除了火锅、烧烤等常态,还有以菌为形状、形态为主,或以菌的味道为主的西餐、糕点、面点之类的美食,最近特别火爆的见手青啤酒、干巴菌啤酒、松茸啤酒,还有陆续上市的见手青可乐、牛奶、咖啡等,这些产品的推出,说明野生菌的系列产品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成爱丽
谈到野生菌催生的研学之旅,成爱丽表示,木水花市场经常会看到很多以研学为目的前来的团队或个人,美食博主、带货博主,大咖、星级大厨都会到木水花采购,很多人把到木水花当成必打卡的探险景区。“不久前我遇到过一个德国小伙子,他把欧洲的国家全部都走遍了,看到过很多菌子。到木水花后,他告诉我,在欧洲见到过的菌子木水花都有,没有见过的菌子,木水花也有。可见云南的野生菌品类非常丰富。”成爱丽说到这里,非常骄傲。
成爱丽介绍,木水花去年的游客量在650万人次,游客占107万人次。木水花不仅仅是一个市场,更是一个实体博物馆,在山林里不一定看得到那么多种类的野生菌,但在木水花里,看到的都是可食用的野生菌。几天前,一名国外的博主拿着一个“红伞伞、白杆杆”蘑菇造型的玩具来到市场,“我就想他是不是到市场里来寻找它的同胞兄弟,比对一下有没有这样的菌子。”成爱丽觉得这样的小插曲都非常有意义。
她认为昆明完全可以打造一个以菌为主题的城市,比如在关上或木水花市场周边的路边、绿化带,放一些野生菌造型的造景、路灯、文化墙。“目前木水花在与地铁公司商议,在地铁站做以野生菌为主题的网红墙。除此之外,昆明的酒店、民宿,也可以多放置一些以菌为主题的物品,比如毛绒玩具、冰箱贴、刺绣等文创产品、工艺品,这些小创意会让游客来到昆明以后,对野生菌的认知和喜爱加强。”
健康的食材让更多人看到
潘易在北京做了二十多年的云南食材供应,他介绍,从最早的过桥米线,到近几年的野生菌,依托云南文旅宣传,云南野生菌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潘易
“随着‘一荤一素一蘑菇’的健康理念的传播,很多人也注意到了野生菌所包含的营养物质对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北方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潘易认为,昆明气候的优势是其他城市没有的,“我每年都要带着孩子们来云南,一说来云南,孩子们都非常开心,呆了不想走。云南到处都是景点,近几年文旅也做了很多工作,使得服务和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我们也打算在北京做研学项目,组织当地工商联、企业到云南,通过对野生菌溯源,和当地企业进行交流、学习,打开认识云南的窗口,让云南美食得到传播。”
来源: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孙文洁
编辑:姜蕾
审核:王海涛
二审:陈唯一
终审:黄翼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