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骂李德是饭桶”?目击者李聚奎:说法和事件本身出入较大

老覃在昨天发布了《博古不许毛主席参加长征?博古之侄:毛主席强烈请求不参加长征》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文中讲到:1938年,博古任中共中央长江局组织部部长和南方局组织部部长,在武汉负责统战工作,曾与化名为“杨廉安”的弟弟秦邦礼有过一番长谈。其中,谈到了中央苏区、遵义会议等情况。秦邦礼的儿子秦福铨,后来根据父亲的回忆,撰文披露了许多关于长征的内幕。文中提到的“毛主席不愿意参加长征,请求留下打游击”说法,极有可能更接近历史原貌。

博古担心毛主席留下会搞成大局面,尾大不掉,一定要毛主席参加长征。

最后,毛主席只好随大部队行动了。

毛主席想着就这离开这浴血奋斗了五年的根据地,就要离开这遍布了自己足迹的山山水水,就要告别千千万万支持和爱戴自己的父老乡亲,真有千般不忍,万般不舍!

1934年10月15日,他在于都谢家祠召开赣南省委省、县、区三级主要干部大会。

这是他在中央苏区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

面对出席大会的200多人,他的眼眶湿润,动情地说:“同志们,别怕。别以为红军主力部队走了,革命就失败了。大家要坚定革命的信心,眼光要放长远,别被暂时的困难遮蔽了双眼。革命是有希望的,最后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会散后,他在警卫员胡昌保和吴吉清的陪同下,连夜查看于都河上浮桥的搭建情况。

工兵连长王耀南看见毛主席来了,飞跑了过来,向毛主席提出了大家都想问的问题:“毛主席,我们这一走,要到什么时候再回来呀?”

毛主席神情坚定地说:“时间上还不能确定,但我们终究是会回来的!”

毛主席正式踏上长征征途的日子是1934年10月18日下午5点,他头戴八角红军帽,身穿灰布军装,脚踏草鞋,打着绑腿,背着一个大斗笠,出现在了于都河畔。

走上浮桥时,他回头看了一眼在河岸边送行的父老乡亲,双眼流下了清泪。

博古和李德把这次转移的方向定在湘西,目的是与红二、六军团会合。

这一意图全在蒋介石的掌握之中。

即他早已在红军的前进路上,设置好了四道封锁线,布下四十万大军,准备将中央红军一网打尽。

毛主席与蒋介石博弈,总是棋高一着,永远压制蒋介石一头。

他在红军出发前,向博古、李德提出:红军主力应取高排、渡濂江,越过湘赣边的诸广山,入湖南,前往有工人运动基础的水口山休整和补充兵源。

但博古和李德不听,执意要往蒋介石布好的口袋钻。

于是,就有了红军突破第一、二道封锁线之战。

不过,第一道封锁线是由广东军阀陈济棠的部队把守的。

陈济棠曾有三次通电反蒋的壮举。

毛主席抓住了这一点,让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何长工提前和陈济棠达成了“互不侵犯”的协议,红军得以轻松突破了敌人第一道封锁线。

当然,也因为这个,红军赢得了主动和时间,使蒋介石无法从容布阵,为后面红军突破第二、三道防线创造了有利条件。

11月6日,红军来到了广东仁化的城口。

毛主席疾呼:

“不要向文明旋前进,不要在坪石过粤铁路,不要取宜章、临武”,“而应北越诸广山,沿耒水北上,在水口山一带休整,仍到永丰、蓝田、宝庆等地摆开战场,消灭‘围剿’之敌”。

博古、李德置若罔闻,继续命令红军向蒋介石预设的封锁线挺进。

红军突破敌人设在宜章甫北的第三道封锁线,到达宁远地区。

毛主席又一次提出建议:

“红军主力不要过潇水,不要改道(州)、江(华)。应沿潇水东岸经保和圩、雷家坪等地,攻占零陵的粟山铺,再向东北攻祁阳,过湘江,在两市镇或宝庆一带与敌决战。然后再返回中央革命根据地去。”

可惜的是,这项建议又被直接无视。

红军占领了道县,毛主席再次向博古、李德提出:

“红军应沿潇水西岸北上,攻板桥铺、渔涛湾、华江铺、双牌、富家桥,再向西攻零陵,过湘江向北取冷水滩,越过湘桂铁路,进军宝庆,诱敌决战,夺取反‘围剿’的胜利。”

博古、李德将这项建议束之高阁。

红军越过都庞岭进入广西边境。接下来,按博古、李德的计划,就是在全州南面强渡湘江了。

毛主席深感巨大的危险就在眼前,再一次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声:“红军从文市北上攻占全县后,不要渡灌水,也不要在界首渡湘江爬越城岭,而应该在黄沙河过湘江,经庙头,攻白牙市(今东安),沿夫夷水东岸北上直取宝庆。”

对于毛主席的这一次警示,李德后来在《中国纪事》中也有提到,说:

“我建议,从南面绕过全县,强渡湘江,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后,立即向湘桂黔三角地带前进,毛泽东粗暴地反对这个建议。”

我们从“毛泽东粗暴地反对这个建议”里面的“粗暴”二字,可以想象得出毛主席当年为阻止危险发生的情形之迫、之切、之坚。

可是,博古、李德都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主,坚持要把红军往敌人已经集结好了四十万重兵的包围圈里钻。

湘江之战,中央红军从八万六千多人锐减到三万多人!

江水尽赤,尸骸累累!

事情到了这一步,基本上,所有的人都觉醒了,包括博古和李德。

博古自知罪孽深重,一天到晚拿着一支手枪朝自己的脑袋瞎比划。

李德唉声叹气,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接下来,还要不要继续北上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呢?

毛主席坚决反对,并指出了正确的方向:西进贵州。

他把自己的想法反映给了王稼祥、张闻天。

1934年12月11日,在著名的“通道会议”上,毛主席的意见得到了周恩来、张闻天、朱德、王稼祥等人的支持。

红军改道西进,一举攻占黎平,第一次获得了自长征以来长达数天时间的休整。

在接下来召开的黎平会议上,中央政治局集体决定否定了“三人团”的专断,端正了中央红军的战略方向,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前往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定。

会议精神向师以上干部传达时,根据《李聚奎回忆录》里面的记载:“因为大家感到毛主席同志在中央根据地那一套‘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克敌制胜的战法又回来了”,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李聚奎时为红一军团红一师师长。

某天,一师在向黔北进军途中的一个小镇子上休息。

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博古、张闻天、王稼祥等随军委纵队前进的中央领导人从这里通过,到红一师师部用餐。

李德也来了。毛主席很有礼貌地招呼他说:“里面有饭,快去吃吧!”

战士们恨李德胡搞乱搞葬送了好几万战友的性命,编造起了“毛主席说李德是饭桶”的笑话。

李聚奎觉得这样不好,曾努力进行过纠正,但纠正不过来。

只能说,“毛主席骂李德是饭桶”的说法,和事件本身严重不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7

标签:历史   饭桶   目击者   说法   较大   事件   博古   红军   湘江   封锁线   宝庆   于都   蒋介石   宜章   中央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