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韶山 文|朱新春

“车轮飞,气笛叫,火车向着韶山跑。越过峻岭越过河,迎着霞光千万道……” 这首歌,如今能唤起多少人的回忆。

2025年7月5日,当我再一次来到毛泽东广场,面对毛泽东铜像,轻轻地唱出这首歌时,右肩突然被拍了一下。我一转身,只见一位慈祥的老者又顺势握住我的手说:“老弟呀,会唱这首歌的人不多了。” 立刻,我们的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双目对视,似乎相见恨晚,有多少知心话要说。 他主动自我介绍,今年75岁,来自安徽合肥。他第一次就是唱着《火车向着韶山跑》,举着红旗,步行了两个多星期,才来到韶山,泪流满面地参观了毛主席故居,参加了红卫兵誓师大会。1993年,他还带领着单位的党员代表参加了毛泽东铜像广场落成典礼。他说话间眉飞色舞,满满的自豪感。随着一声叹息,他的神情黯淡下来,接着说:“近些年又来过几次,只要不是重要节假日或重大活动,听得见的哭声越来越少,激情澎湃的场面也是难得一见。” 接着,又是一声叹息。 此时此刻,我们的双手握得更紧,泪水模糊了双眼…… “姥爷,姥爷,妈妈把花篮买回来啦!” 两个孩子的呼喊声,把我拉回现实中来。 “老弟呀,看来咱俩有缘。我有个请求,能不能说啊?” “老哥哥,您就别客气,什么事,尽管说。” “我想咱老哥俩一起把花篮献给毛主席他老人家。” 他的那种祈盼表情,我无以言表。 “老哥哥,恕我考虑不周,没能事先邀请您,抱歉,实在抱歉。” 当我左他右架起花篮的瞬间,我们对视一笑的表情,无需言语,一切尽在不言中。 献花篮的起步线到铜像前是83米,寓意为毛主席83岁时离开了我们。花篮在我们手里感觉重千斤,每一片花瓣都有着难以衡量的重量,压得双腿如同灌了铅,挪动半步都费力。是我们对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感情重如山,还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希望我们到他跟前越慢越好,谁能说得准,谁又能说得清呢?

当鲜花仪式进行到绕铜像三圈过程中,我轻声唱出 “敬爱的毛主席,您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时,前后左右异口同声地唱出 “您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起初歌声并不算大,随着一句句 “您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竟然成了集体大合唱:“我们有多少贴心的话儿要对您讲,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要对您唱。千万颗红心向着北京,千万张笑脸迎着红太阳 。” 歌声响彻了整个广场,经久不息。 忽然间,广场左侧树荫下,一群身着校服的学生们,在老师的指挥下,童声童气地接着唱:“伟大领袖毛主席,我们怀念您,我们有多少贴心的话儿要对您讲,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儿要对您唱,千万颗红心向着北京,千万张笑脸迎着红太阳,伟大领袖毛主席,我们怀念您,伟大领袖毛主席,我们怀念您,怀念您……”。 此起彼伏的歌声与掌声,一阵阵拍打着我的心扉。再见韶山,不虚此行。 再见了,韶山!我们安然走向自己的归途。

作者简介: 朱新春,中共党员,教授级高工。兖矿集团退休干部,曾供职国家煤炭工业协会中煤政研会秘书处。退休后喜与书为伴,偶得养生之道,乐为人延寿尽微薄之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3

标签:历史   韶山   朱新春   红太阳   铜像   花篮   广场   话儿   歌声   姥爷   心中   老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