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6月12日,中国文坛巨匠郭沫若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3岁。他的离世让无数人惋惜,毕竟他是新诗的开山鼻祖、文化界的领军人物。
可谁也没想到,仅仅八个月后,他的妻子于立群也在1979年2月25日选择了自杀,结束了63岁的生命。这事儿一出,震惊了所有人,也让人忍不住想问:于立群为啥走上这条路?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生在四川乐山沙湾镇一个地主家庭,从小脑子就好使,读书特别厉害。1914年,他跑去日本留学,原先学医,后来觉得没意思,改学文学和历史。
1921年,他搞出了诗集《女神》,那浪漫又热血的风格,直接把中国新诗带上了新高度。后来他写诗、写散文、写小说、写戏剧,样样拿得出手,还研究历史、考古、古文字学,真是个全才。
郭沫若不光会写东西,还挺能折腾。抗战时他回国搞宣传,新中国成立后当过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文化和科学领域都留下了他的印记。
他的历史剧《屈原》到现在还常被提起,学术书像《青铜时代》《甲骨文合集》也是后人研究的宝贝。总之,郭沫若是个大人物,他的名字在中国现代史上响当当。
但话说回来,他这人也不是没毛病。尤其在个人生活上,争议可不少。他的三段婚姻,每一段都挺复杂,对几位妻子多少都有些伤害。
郭沫若这一生结了三次婚,每段婚姻都像一部戏,结局还不一样。咱得从头捋一遍,才能明白于立群为啥会走到最后那一步。
1912年,郭沫若20岁那年,家里给他安排了门婚事,新娘叫张琼华。这是个彻头彻尾的包办婚姻,郭沫若压根没啥感情。
听说婚礼那天,他一看新娘裹着小脚,跟父母说的“天足且读书”完全不搭边,心里就凉了半截。结婚才五天,他就借口出去读书跑了,先去成都,后来直接去了日本,从此没回头。
张琼华呢?就这么被扔在老家,守着公婆过日子。她没改嫁,也没啥怨言,就默默活着。郭沫若发达了也没接她出去,她就一直待在四川乡下,直到1980年去世,活了90岁。
这68年孤零零的日子,想想都觉得心酸。她是封建时代的牺牲品,郭沫若对她完全没尽到责任,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说他一句“不够意思”。
1916年,郭沫若在日本认识了佐藤富子,一个贵族家庭出身的小护士。她后来改名叫郭安娜,跟郭沫若谈起了恋爱。
两人没正式结婚,但感情挺深,佐藤富子不顾家里反对,跟他过起了苦日子,生了五个孩子:郭和夫、郭博、郭复生、郭汉英和郭淑玉。
1937年,抗战爆发,郭沫若急着回国抗日,把佐藤富子和孩子们留在了日本。这一别就是好多年。1948年,佐藤富子带着孩子辗转来到中国,想团聚,结果发现郭沫若已经跟于立群结婚了。她没闹也没留,带着失望走了。
后来她在中国定居,靠自己的本事活下去,当过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去世。这女人挺坚强,但跟郭沫若的这段感情,多少有点“爱得深伤得重”的意思。
1938年,郭沫若在武汉认识了于立群。她原名叫于佩珊,1916年出生在广西贺县,家里条件不错,祖父于式枚是清朝进士,母亲是两广总督岑春煊的女儿。
她从小念书,写得一手好书法,还干过歌舞和电影表演,算得上才女。1939年,她跟郭沫若结了婚,生了六个孩子:郭汉英、郭世英、郭庶英、郭平英、郭民英和郭建英。
于立群跟郭沫若结婚后,把自己的事儿都放下了,一心扑在家庭上。她帮着抄稿子、校对文章,还得照顾一大家子,妥妥的贤内助。
抗战时她跟着郭沫若跑来跑去,新中国成立后也一直支持他搞事业。郭沫若能安心写东西、当大官,跟于立群的付出分不开。
但这日子过得并不全是甜的。1967年,儿子郭民英自杀,24岁;1968年,儿子郭世英在农场死了,26岁。
这两件事对于立群打击太大了。她本来身体就不好,又得了抑郁症,整个人状态越来越差。郭沫若1978年去世后,她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因肺炎去世,83岁。他的葬礼办得挺隆重,文化界的人都来送他。可对于立群呢,家里就剩她一个人收拾残局。
她跟郭沫若一起走了快40年,从抗战到建国,风风雨雨都扛过来了,现在老伴没了,她心里空得不行。郭沫若走后,于立群开始整理他的遗物。
于立群翻箱倒柜,想从这些东西里找点安慰。结果在1978年秋天,她翻出了一堆郭沫若写给姐姐于立忱的信。于立忱是于立群的亲姐姐,1912年出生,当过记者,1934年在日本治肺病时认识了郭沫若。
两人关系很近,经常写诗互赠,可惜1937年于立忱因为病和抑郁在上海自杀了,才25岁。这些信里,郭沫若写得特别深情,看得出于立忱在他心里分量不轻。
于立群看到这儿,心都碎了。她一直觉得自己是郭沫若晚年最贴心的人,可现在才知道,丈夫跟姐姐那段感情比她想的要深得多。她觉得自己这些年的付出有点像笑话,心里堵得慌。
从那以后,于立群整个人都不对了。她不怎么见人,也不爱说话,身体也越来越差。1979年2月25日,北京还冷得要命,她在家选择了自杀,63岁就走了。她的死让亲朋好友都懵了,大家都在猜,她为啥这么想不开。
有人说,是那些信让她觉得自己被骗了;有人说,两个儿子早死加上老伴走了,她早就撑不住了;还有人说,她本来就有抑郁症,身体也不好,信的事儿不过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不管咋说,于立群这辈子不容易,她的结局让人叹气。
郭沫若走了,他的后代和作品还在。他的11个孩子里,好几个都挺有出息。郭和夫搞化学物理,郭博是建筑师,郭汉英研究物理,郭庶英写了本《我的父亲郭沫若》,郭平英当历史学者,郭建英是指挥家。他们多少继承了老郭的才华。
他的作品也牛得很。《郭沫若全集》有38卷,啥类型都有。《屈原》被改成歌剧、电影,经典得不行。
他的学术书到现在还有人研究,北京的前门西大街18号还开了个郭沫若纪念馆,来的人不少。他的孙女林丛在日本当教授,还搞了个郭沫若研究会,家族这学问算是传下去了。
但郭沫若这人,评价真不一面倒。他的文学和学术没得挑,可私生活这块儿,谁看了都得皱眉。张琼华被他扔下68年,佐藤富子千里寻夫却被冷落,于立群最后还走了绝路。他在感情上确实有点渣,伤了不止一个人。这点咱得认,别光看他光鲜的一面。
于立群呢,她的书法挺厉害,毛主席故居、杜甫草堂都收了她的作品。她要是没这么多坎坷,兴许还能留下更多东西。可惜,命运没给她这机会。
更新时间:2025-04-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