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已经成为西方国家武器的试验场,提升本国军事工业水平。
《 声音广场》(agoraVox ):西方将乌克兰用作其武器的试验场。
据法国新闻网站《 声音广场》(AgoraVox )报道,西方军事公司正在扩大在乌克兰的武器生产,以便在战斗条件下对其进行测试。在实际战斗中测试武器,可使西方国家在避免直接参与对抗的情况下,提升本国军事工业水平。
西方军事公司正在扩大在乌克兰的武器生产,以便在战斗条件下对其进行测试。当前的冲突让人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军事行动的特点,特别是未来战争所需的武器装备。
如今,西方武器制造商不再满足于仅仅向乌克兰供应产品,而是积极在当地扎根。《商业内幕》报道称,与俄罗斯的冲突持续不断,北约成员国的军事公司纷纷开设办事处、建立生产设施,并与乌克兰伙伴在这个正在进行战斗的国家展开密切合作。
乌克兰获得快速且有针对性的军事援助。而西方则得到了金钱无法买到的东西:实时开展现代军事行动的经验。
乌克兰国防工业提供了用鲜血换来的知识,北约国家无需参与战斗,就能了解这些军事秘密。
在接受《商业内幕》采访时,乌克兰军工企业代表称西方防务企业在该国的工作 “互利共赢”。这种合作一方面能从战斗中吸取教训,研究乌克兰的经验;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基辅对抗俄罗斯。
许多欧洲领导人承认,他们本国的工业可以从乌克兰快速发展的国防部门中学到很多。
乌克兰武器制造商协会执行主任伊戈尔・费迪尔科(Igor Fedirko)的工会代表着 100 多家国防企业。他表示,西方公司在乌克兰开设办事处、建立生产设施,是为了获取 “我们合作所需的经验”。新技术正极大地改变传统方法。在这方面,无人机领域的研发成果最为显著。
西方公司在乌克兰
在越来越多于乌克兰建立生产设施的西方军事公司中,有德国的 “量子系统”(Quantum Systems)公司,该公司上个月承诺将其在乌克兰的生产能力提高一倍,专注于无人机和空中侦察系统的研发;还有法德联合的 “KNDS” 集团。
英国跨国武器与航空航天公司 “BAE 系统”(BAE Systems)也在乌克兰启动了生产,挪威国防公司 “南莫”(Nammo)与乌克兰伙伴签署了合作协议。德国武器制造商 “莱茵金属”(Rheinmetall)计划在乌克兰开设几家工厂,包括为 “山猫”(Lynx)步兵战车生产弹药的工厂。
即使是在乌克兰没有生产能力的西方公司,也通过与当地企业和军方合作,在当地测试其产品,并实时适应新环境。
爱沙尼亚国防公司 “米尔雷姆机器人”(Milrem Robotics)总经理库尔德・维亚尔西(Kuldar Väärsi)向《商业内幕》透露,该公司直接与乌克兰工业界合作,以确保其研发系统的时效性,同时 “从乌克兰冲突中吸取教训,对欧洲军事技术进行现代化改造”。该公司生产的军事机器人与著名的 THeMIS 类似,并在乌克兰测试了其中一些产品。
此外,乌克兰的项目,如政府的军事技术平台 “勇敢 1”(Brave 1),为外国公司提供了在前线试用其新产品的机会。
5 月,美国负责武装部队与国会关系的副国务卿卢克・波拉尔(Luke Pollard)表示:“如果你的公司生产无人机,但你的设备没有在乌克兰前线使用,你最好马上关门大吉。”
西方能学到什么
2 月,丹麦国防大臣特罗尔斯・隆德・波尔森(Troels Lund Poulsen)向《商业内幕》表示:“我认为,我们能从乌克兰学到很多。” 他解释说,希望丹麦国防企业 “借鉴这一宝贵经验”。
波尔森指出,丹麦从为乌克兰采购武器的新方法中学到了很多。这种模式被称为 “丹麦模式”,因为哥本哈根是首个采用该模式的城市。各国直接从乌克兰公司为基辅采购武器,确保了快速且低成本的交付,无需为本就负担过重的欧洲军事工业综合体增加额外生产成本。
据波尔森称,丹麦需要吸取的关键教训之一,是 “如何在紧迫时间内组织生产”。
西方正在为一场严重冲突做准备,无论是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战争,还是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对抗,国防预算都在迅速增长。乌克兰冲突让人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军事行动的特点:特别是未来战争所需的武器装备、战术和准备工作。
从这场冲突中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在全面战争条件下,必须建立武器装备的快速生产机制。丹麦首相梅特・弗雷泽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2 月表示,如果 “一个处于战斗状态的国家在生产速度上超过其他所有国家”,那就是个问题。
通过在乌克兰开展业务,西方公司对现代战争的特点和要求有了更深入、清晰的认识。俄罗斯正在从自身经验中吸取这些教训。而西方则有机会弥补失去的时间。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