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氏日报(Lloyd’s List)2025年7月2日消息,地中海航运公司(MSC)运营的集装箱船MSC Antonia号近期穿越了曼德海峡,成为该公司自红海局势恶化以来,首次已知通过该水域的船只。
此次航行,被视为红海区域通行潜在恢复的标志性事件,但目前航运市场整体仍处于高度观望状态。
据劳氏日报旗下船舶追踪平台Seasearcher数据显示,MSC Antonia号(IMO:9398216)为一艘6700TEU级别的集装箱船,曾于2025年5月因GNSS信号干扰在沙特阿拉伯吉达以西区域搁浅。
自事故发生后,该船AIS信号频繁中断,仅在6月19日后重新出现。卫星图像和轨迹显示,该船在信号间隙期间穿越了曼德海峡,目前正驶往中国上海,预计将停靠维修或执行装载任务。
截至发稿,MSC方面尚未就该次航行作出正式回应。
尽管部分航运公司陆续尝试通过红海水域恢复航行,但区域安全风险依然严峻。伊朗与以色列虽达成停火协议,但胡塞武装组织仍具备袭击能力,导致红海航线未能全面恢复。
劳氏日报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通过曼德海峡的集装箱船数量月均为221艘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25%,但与2023年危机前的月均587艘次仍存在明显差距。
此外,通行船舶以支线小型船为主。截至6月,运力低于5,000TEU的船舶占该区域过境量的84%,而危机前仅占23%。红海区域当前仅有2艘船舶运力超过10,000TEU,超大集装箱船依然保持规避态势。
除MSC外,法国达飞海运(CMA CGM)是目前唯一在危机期间持续穿越红海航线的大型航运公司。该公司旗下的“达飞奥西里斯号”(IMO:9882504,15,000TEU)于6月成功自新加坡驶往埃及亚历山大。
但除个别试航外,大多数船公司仍未恢复红海常规航线。风险情报公司Dryad Global分析认为,红海航线的全面恢复将取决于主要船东如MSC、马士基、赫伯罗特等形成更具协调性的集体行动。
有业内人士指出,一旦龙头船司开始批量恢复通过曼德海峡,可能带动行业整体调整航线结构。但当前,市场仍处于以成本控制和风险规避为主的策略阶段。
尽管MSC Antonia号此次穿越具备象征意义,但考虑到安全、通行协议、保险、港口接应等综合因素,行业普遍认为短期内仍不具备全面复航条件。
结合运价与绕航成本的博弈,多家航司在等待区域局势进一步明朗前,仍将以好望角绕行为主路径安排。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