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买卖做了上百年,赚得盆满钵满。可等到买方说要换币种,卖方却当场急眼了。铁矿石这门大生意,眼下不只是价格问题,是谁说了算的问题。

中国提人民币,澳大利亚喊“失望”。那问题来了:是继续分钱,还是退出牌桌?这场较量,关键看谁真有底气。
“港口变战场”:从剪彩到喊停,只差三年
2022年7月10日,山东日照港。一艘名叫“维多利亚号”的大船缓缓靠港,船上满载着来自必和必拓西澳矿区的铁矿石。
这不是普通的一次靠港,而是必和必拓首次在中国港口开展人民币现货结算贸易。现场一派喜气洋洋,山东港口集团和必和必拓剪彩合影,嘉宾云集,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苏长永都亲自到场。
这是个象征动作,意味一个新通道的开启。但当时,必和必拓全球铁矿石营销副总裁杰瑞米·路易斯的发言,留了后手:“人民币和美元两个渠道各有优势,可以互补共存。”言外之意,人民币可以试试,但别想代替美元。

然而三年后,风向急转。
2025年9月30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下令:暂停采购所有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连已经装船、正在海上的12艘货轮也被一并拦下。一句话,不讲人民币,货别想卸。这一下,澳大利亚总理立刻表态:令人失望。
事情怎么突然翻脸?其实不是突然,是铺了二十年的局。
中国每年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金额高达1160亿澳元,占全球铁矿石海运量的70%以上。可这么大的买方,却常年被迫接受对方定价。
这种定价体系,有个专有名词:普氏指数。本质上是澳大利亚矿企联合制定的价格参考,中国钢厂只能跟着买单。
别看表面是“自由市场”,实则是人家的游戏规则。中国钢厂一直是各买各的,缺乏统一议价平台。谁想单挑力拓、必和必拓那样的资源巨头?最后只能高价接货,把成本压回产业链最下游。

这笔账,国家早就算明白了。
2022年、2023年,人民币现货交易开始试水;到2025年,变成了强制执行。
这一波政策的转折点,就是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出手整合全国采购权,把分散的小买家变成一个超大号的买家。再加上西芒杜矿即将投产、中国进口来源日益多元,这让必和必拓的议价优势土崩瓦解。

于是才有了2025年10月的结果:必和必拓妥协,同意对部分现货交易以人民币结算,占比达到30%,中长期合约进入“观察期”。曾经那个只接受美元的矿业巨头,这次不得不低头。
中国不是一时翻脸,而是一步一步换剧本。
“谁说不能换剧本”:从普氏定价到人民币主场
先别急着说“得势”,这场棋,中国下了很多年。
早在2020年5月,中国宝武集团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当时,宝钢股份分别与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必和必拓、澳大利亚力拓完成了首批人民币跨境结算,总金额超1亿元。接着又用区块链技术和电子信用证完成和力拓之间的人民币支付操作。
三大矿商全员参与,意味着一个事情:人民币在大宗商品结算领域,不再是“边角料”,而是正面挑战者。
为什么这事这么要紧?因为以往的铁矿石交易,不只贵在“矿石”,还贵在“美元”。企业先换汇,再结算,遇上汇率波动,还得额外吞一口损失。
不光钱多,人还麻烦。中国一年光在铁矿石结算上的外汇支出,粗略估算就得700–800亿美元。

那这笔账怎么算?靠谈判是谈不下来的。
2025年10月9日,必和必拓终于签了人民币结算协议,背后还有个大背景:谈判曾一度破裂。
在此之前,中方提出用人民币计价,必和必拓拒绝,坚持美元;中方则果断出招,全面暂停采购必和必拓的美元订单,连到港也不准卸货。这可不是闹着玩,一下就卡住了澳方的命门。
对比一下立场:中国把资源话语权拉到国家战略层级;澳方还在用“商业习惯”讲故事。这场博弈,已不是哪个企业更会谈判,而是谁能控制供需结构。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此番集中采购,是把铁矿石变成了“战略商品”,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议价,而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买卖。
澳大利亚媒体这回也不装了,《澳大利亚新闻网》直接写:中国在贸易战中“秘密战胜澳大利亚”。甚至连澳洲学者都说,用人民币,是澳矿业主动提出的“积极变化”,就像“跟着俄罗斯学卢布结算天然气”一样顺理成章。
一句话,不按你的规则来,不是“不讲规则”,而是——换规则了。
“定价的背后,是国家的账本”
要想看懂这场棋,得从账本上找答案。
2024年,中国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只有0.71%,多家上市钢企亏损,压力山大。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姚林说得直白:行业进入“减量发展、存量优化”阶段,高成本、低价格、低需求“三低”局面成常态。
什么意思?钢厂没钱赚,但原材料还得花高价买。而高价从哪来?多是从“美元结算 + 分散采购”这个组合拳里来的。

采购分散,谈判没人带头;美元结算,汇率天天变。你以为贵的是铁矿石,其实贵的是制度。
为了反转这种局面,国家开始系统性调整。从组建矿产资源集团,到推动人民币计价,到提前布局西芒杜铁矿等海外供应,中国在做的是“源头变革”。供应链一多元,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就不再是“不可替代”。
而一旦地位不再不可替代,价格、货币、运输全得重新谈。这不是“强买强卖”,而是让市场回归本质:谁有需求,谁就有筹码。

澳大利亚方面一开始还想强硬,但现实让人低头。2025年第四季度,必和必拓接受人民币结算的那一刻,其实已说明问题:现在不是你卖我买,而是你想不想接我这单大生意。
澳大利亚国内有媒体感慨:澳铁矿石行业欢迎人民币交易,“美元可能已成过去式”。虽然话有点大,但趋势已经明白:美元不再是唯一,人民币正一步步上位。
背后是金融体系的博弈,是货币定价权的拉锯,更是国家安全的统筹考虑。

至此,围绕定价权和结算权的核心战场,正式拉开。故事还在继续,但下一步的棋,已经握在中国人手里
参考资料:
必和必拓首船港口人民币贸易铁矿石靠泊日照港. 观察者网. 2022-07-16
中国宝武与全球铁矿石三大“巨头”实现人民币跨境结算. 央广网. 2020-05-12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渐进过程. 华夏时报. 2025-10-15
澳洲必和必拓将以人民币结算铁矿石贸易 中国首次夺得铁矿石定价权. 大公报. 2025-10-12
国内铁矿石话语权进一步提升:暂停必和必拓进口,西芒杜产能释放在即. 财联社. 2025-10-12
钢铁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仅0.71%!多家上市钢企去年出现亏损. 澎湃新闻. 2025-01-21
施训鹏:铁矿石人民币结算的那些事. 新浪财经. 2022-07-19
澳媒:澳大利亚铁矿石行业主动用人民币交易结算,美元在全球贸易中恐已成过去式. 海峡网. 2022-07-22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