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岁后:把归途走成暖程,聪明老人早备好的五件事

七十五岁的门槛,原不是什么“归途”的警示牌,倒像老茶客终于尝出了茶里的回甘:该收的收,该放的放,把余下的日子,熬成一锅软糯的甜。

是守着健康的灯芯慢慢燃

老话说“身安即是福”,不是要我们向岁月低头,是学会和身体商量着来——早睡半小时,少生半分气,清粥里熬出的甜,比酒桌上虚浮的热闹实在得多。

是把旧时光的包袱轻轻放

人老了,记性反而成了最温柔的筛子:筛掉的是斤斤计较的褶皱,留下的是月光般的澄明。就像杨绛先生说的“我和谁都不争”,争了一辈子的人,暮年才懂:风会吹散恩怨,雨会洗净尘埃,心里装得下晚霞,就装不下旧伤。

是把牵挂的字据写得暖些

钱会花完,房子会旧,但这些带着体温的东西,能让你们想起我煮的红糖姜茶,想起我给你们补衣服时的唠叨。所谓“叶落归根”,不过是把爱从嘴边说进纸里,从纸里放进人心里。

是把黄昏的茶盏擦得亮些

人老了,不怕屋子空,怕的是心里空。几个白发老头凑在一起,下盘棋,唠段陈年旧事,连咳嗽声都带着笑——原来最浓的烟火气,从来不在远方的热闹里,而在眼前人的一颦一笑中。

是把心事泡进岁月里慢慢泡

从前总觉得要活成棵参天大树,现在才明白,做株老梅树挺好——冬天开几朵花,春天落几片叶,不慌不忙,自有天地。“暮年的智慧”,大抵如此:不再追着风跑,而是学会听风的声音;不再攥着沙不放,而是任它从指缝漏下,落进泥土里,滋养新的芽。

七十五岁的路,哪里是什么“归途”?分明是走了大半生,终于学会了如何把日子过成诗:

健康是脚下稳当的路,

放下是肩上轻松的担,

家里是满眼温柔的光,

知己是耳边知心的笑,

心安是夜里安稳的梦。

原来最好的归途,从来不是走到终点,而是回头时,看见身后站满了爱;往前看,还有星光落进眼眶。

文/老卫爱说

关注我!让我的文字走进您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美文   归途   聪明   老人   暮年   澄明   字据   梅树   热闹   温柔   日子   叶落归根   灯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