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的苏丹首都喀土穆,示威人群挤满街道,路障随处可见。
一位孕妇戴着口罩,在催泪瓦斯的呛味里,一步步翻越障碍,穿梭在抗议的人群中。
换谁在那种场景下,可能都觉得这姑娘疯了,她怀着八个月的身孕,不好好待着避险,反而要挨个儿找示威者签名,签名的主题还是“零碳未来”。
这位“疯姑娘”就是亚洲・穆巴拉克・阿杰达里。
本来想,战乱年代大家顾着保命、呼吁民主公平就不错了,后来发现我想简单了。

在她眼里,示威者追求的民主与社会公平,跟气候保护根本分不开。
“大家都在为更好的生活呐喊,可没有宜居的环境,再好的制度也没意义啊。”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
没人知道,这份“疯劲”背后,是她藏了五年的坚持。
过去五年里,约4000名来自苏丹各州的年轻人,被她拉进了气候保护的课堂。
她手把手教他们识别气候灾害的信号,告诉他们怎么在干旱里保住庄稼,怎么应对突如其来的洪水。
在战乱不断的苏丹,能把这件事坚持五年,真的不容易。

现在的她,还在忙着写一本书。
书里要解答的,全是苏丹农民最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收成一年比一年少?为什么家里的牲畜莫名其妙就死了?水资源怎么越来越少?
洪水和干旱怎么就变频繁了?“这些问题,农民问了多少年,可没人把答案跟气候变化联系起来。”她在采访里这么说。
她想让所有人明白,这些苦难不只是战争造成的,气候变化才是躲不开的根源。
搞不清这一点,就算战争结束了,大家还是要受生态恶化的罪。

5月发生的一件事,更让她坚定了这个想法。
苏丹港的几处石油仓库被轰炸,大火烧了整整八天。
原油直接流进了红海,黑色的烟把天空遮得严严实实。
可最让人揪心的是,这场大火没人管。
“那么大的污染,不仅海里的鱼活不了,沿岸的人喝water、种庄稼都会受影响。”她提起这事就忍不住叹气,“难道没人想过,这不是简单的海洋污染,是整个地区的生态要垮掉啊。”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的愿望特别简单:给孩子们留一个能好好活下去的未来。
本来以为,战乱地区的人都不会在意气候问题,毕竟活下去才是首要的。

可接触了阿杰达里的故事才发现,越是在苦难里,人们越在乎脚下的土地。
那些被她培训过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在自己的社区行动起来。
有的帮农民改进灌溉方式,有的在干旱地区推广耐旱作物,有的则挨家挨户宣传环保知识。
其实不止苏丹,很多战乱地区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也门战乱这些年,不少石油设施被破坏,油污顺着海岸线扩散,200多公里的海岸被污染。
原本茂盛的红树林大片死亡,渔业资源越来越少,本就严峻的粮食危机雪上加霜。
叙利亚的战争打了十余年,植被覆盖率降了不少,土地越来越干旱,老百姓的日子更难了。

很显然,战争和气候危机从来不是二选一的题。
战争会破坏生态,生态恶化又会让战乱地区的生存压力更大,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有人说“先把战争结束了,再谈环保也不迟”,这种想法真的太天真了。
气候危机可不会等战争落幕,等战火平息,可能土地已经没法耕种,水源已经彻底污染,到时候再想补救,怕是晚了。
阿杰达里作为记者,更觉得自己有责任发声。
“后代有权拥有安全的环境,我们不能因为现在打仗,就把他们的未来给断送了。”

她的想法很实在,地球不是两军对垒的战场,它是个有生命的有机体,你伤害了它,它迟早会反过来影响所有人。
现在的苏丹,还有不少像阿杰达里这样的人。
他们成立了本土环保组织,跟国际力量合作,争取技术和资金支持。
有的组织在社区搭建节水系统,有的则在学校开展环保教育,一点点改变大家的认知。
这些人的力量看着不大,但积少成多,总能带来改变。
可光靠他们还不够,国际社会对战乱地区的援助,大多集中在粮食、药品这些物资上,真正投入到生态保护的少得可怜。

其实可以把气候保护纳入战乱地区的重建规划,给本土环保力量多些支持。
毕竟,生态好了,战乱地区的老百姓才能真正安稳下来。
阿杰达里的书还没写完,她的环保行动也还在继续。
我特别佩服她的勇气,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能坚守自己的信念,为气候保护奔走。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气候危机从来不是“不急之务”,就算有更紧迫的事情要处理,也不能把它抛在脑后。
地球是所有人的家园,不管有没有战争,保护它都是我们的责任。

希望有一天,战乱地区的人们不用再在生存和环保之间做选择,希望红海的海水能重新清澈,希望农民们能有好收成,希望孩子们能在干净的环境里长大。
这不是奢望,只要我们不忽视、不放弃,就一定能实现。
更新时间:2025-11-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