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AI谣言暗潮!
别让AI沦为“网络凶器”
如今的AI技术正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还能为解决问题提供途径思路,然而,这把“双刃剑”却悄然被别有用心之人握在手中,当AI技术与恶意交织,一幅幅以假乱真的“数字谎言”正席卷网络,成为扰乱社会秩序的“数字凶器”!
真实案例:AI谣言掀起的惊涛骇浪
2025年5月14日,某地微信群突然炸开一条“重磅消息”:官山拆迁导致人员生病,还言之凿凿地称“近三年重疾、癌症病例激增”,甚至甩出一串看似专业的数据,宣称“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超标5.8倍,PM2.5值高达368ug/立方米”。一时间,村民们人心惶惶,恐慌情绪迅速蔓延。然而,真相令人大跌眼镜!经调查核实,这些惊悚内容竟是孙某某轻点几下手机,借助Deepseek生成的“数字泡沫”,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琅琊网警依法出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孙某某处以罚款二百元整。这场AI炮制的闹剧才戛然而止。
网警提示
四步识别AI谣言
不当“受害者”更不当“帮凶”
1
查源头
警惕无明确作者、无正规信源的内容,AI生成信息常伪装成“网友投稿”“内部消息”。
看细节
2
AI图像:观察手指数量异常、光影不自然等; AI视频:注意口型与声音不同步、背景模糊扭曲。
3
验逻辑
AI生成谣言常出现时间矛盾(如“2024年政策”引用2025年数据)、地名错误等。
用工具
4
关注“公安部网安局”新媒体账号打谣信息,或通过“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腾讯较真”等渠道一键验证。
POLICE
要严守法律红线,抵制AI谣言,共担监督责任。技术向善,始于你我,让我们以理性驾驭AI,用法律守护底线,携手传递正能量!
编辑 |马珉瑶 张蕊蕊
审核 | 黄秋寅
签发 | 丁 松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