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7点,54岁的刘阿姨像往常一样,赶在出门遛弯前,端出梳妆镜,熟练地在脸上涂了一层厚厚的“香香的乳液”。邻居李大妈凑上前打趣说:“哎呦,这样保养,越活越年轻!”
刘阿姨笑着回应,“现在谁不是‘抹点精华’呀!”两人边走边聊,对身上那股清香毫不在意。可谁能想到,这瓶几乎成了生活“标配”的护肤品,背后却隐藏着一般人根本不知道的健康风险?

越来越多专家发现,有些东西白天擦在脸上,反而可能增加皮肤癌发生风险,特别是很多长期用它的中老年人,根本没注意到其中的“致命细节”。
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一种成分,你家洗手台上可能随时在用,尤其是第三点,九成人都疏忽了。
护肤品里藏着的风险,你了解吗?专家权威解读,“皮肤护理本没错,但有些‘护肤习惯’如果做错了,不仅达不到美容效果,反而可能损害皮肤健康。”
据中国皮肤科学会2023年发布的数据,我国40岁以上女性中,高达46.7%的人长期使用含有光敏性成分的化妆品或护肤品。
部分成分如水杨酸、维A醇、香精、某些精油等,本身不致癌,但遇到紫外线照射后,容易产生光敏反应,大大提升DNA损伤、光老化,甚至皮肤细胞突变和癌变的风险。

哈佛医学院一项3.8万人、14年跟踪研究发现,日常使用含有光敏成分的护肤品,如果白天暴露在阳光下,皮肤发生异常增生或早期癌变的风险提升27.2%。
尤其在每日清晨外出前涂抹,防晒不到位情况下,危险系数大大上升。
部分化学香精、色素、某些刺激性成分会被紫外线激活,引发光敏性皮疹,继之加速细胞突变。
长期微炎症反应破坏皮肤屏障,为致癌物建立“渠道”。有专家用比喻形容:健康的皮肤像一堵城墙,一旦被反复“偷袭”,终有一天会失守。
长期白天用,身体悄悄出现3个暗号,很多人忽视了

你以为“肌肤透亮光滑”就是效果好吗?其实,白天乱擦这些东西,短期看不出问题,长期却可能引发一连串皮肤和健康危机:
皮肤过敏发红反复
许多市售护肤水、乳液、精华里含有水杨酸、水杨酰胺、维A醇等光敏成分。法国国家皮肤病研究中心数据显示,52%的皮肤化学性过敏与光敏剂有关。
日晒后,皮肤反复泛红、发痒,还容易长出小色斑和干皮,而大多数人会误认为“皮肤变薄”只是正常老化。
色素沉着或皮肤加速老化。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统计:北京市50岁以上女性色素沉着病例中,65%有白天用部分光敏护肤品的习惯。
紫外线加上光敏成分,会刺激皮肤“黑色素工厂”,导致暗沉、黄褐斑甚至顽固蝴蝶斑,比天然老化还难逆转。
癌前病变和早期皮肤肿瘤风险攀升
权威的《柳叶刀·皮肤病学》2022年综合回顾显示:长期日间使用含香精、精油且不配合防晒的人群,皮肤基底细胞癌等发病率提升18.5%。
尤其是光敏成分+日晒组合,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列为“准一类皮肤致癌风险”。

反而,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只顾“好闻、好吸收”,根本没有养成合理区分“昼夜成分”和做好基础防晒的习惯,埋下了健康隐患。
看到这里,很多爱美的读者可能有些紧张:是不是都不能涂护肤品了?其实,大可不必“谈护色变”。皮肤科医生建议:只要做到3件事,可以帮你把风险降到最低:
选用昼、夜分开的护肤流程
日用护肤品应以保湿、基础修护为主,尽量避免水杨酸、果酸、维A醇、精油、强香精这些光敏成分;晚间才是“修复和焕肤时间”,可以适度选用含上述成分产品。
用防晒霜是刚需,不仅仅是“夏天专利”
中国健康皮肤白皮书指出:即便阴天、秋冬,UVA、UVB依然可能穿透80%的云层,伤害皮肤。每次涂完日间护肤品,务必15分钟内刷一层SPF30+以上的防晒霜,户外时每2小时重涂。

看懂成分表,警惕广告词的“伪科学陷阱”
建议优先选择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的正规护肤品,学习辨认“光敏周用”或“夜间专用”等产品标签。避免跟风购买“速效淡斑、美白、去痘”等字眼明显的商品。
爱美、护肤、保养本身完全没错,但方法选得对,才能美得安心!切记,无论年龄多大、皮肤多好,都不要让“白天乱用光敏产品”成为你健康路上的绊脚石。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中国健康皮肤白皮书(2023)》
《中国皮肤科学会护肤品安全指南》
《柳叶刀·皮肤病学》(中国区分册)2022年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