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祁驿
2025年5月10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微博发布健身打卡动态,配文称“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这是自3月底小米SU7爆燃事故后,雷军首次公开回应公众关切。该动态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此次发声不仅标志着雷军个人社交媒体的回归,也被视为小米汽车应对危机、重启品牌信心的关键节点。
事故冲击:股价暴跌与舆论风暴
3月29日晚,安徽德上高速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一辆小米SU7在高速行驶中碰撞护栏后爆燃,导致车内三名年轻女性乘客不幸遇难。事故发生后,雷军于4月1日通过微博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并宣布全力配合调查。然而,这一表态并未平息舆论,反而引发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广泛讨论。4月1日和2日,小米集团股价连续两日下跌,累计跌幅达9.68%,市值蒸发超过1200亿港元。
尽管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在4月6日通过微博发声称“创业的过程也是修行和磨砺的过程”,试图稳定军心,但雷军本人的社交媒体账号在此后的40天内陷入“静默期”,未发布任何与个人生活或企业动态相关的内容。这种沉默被外界解读为小米高层对危机处理的审慎态度,也加剧了公众对小米汽车安全性的质疑。
危机应对:从技术改进到产品迭代
面对舆论压力,小米汽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建信任。首先,针对SU7车型的安全性问题,小米主动提交中保研测试,最终获得“全优”安全评级。此外,小米加速充电桩网络建设,截至5月初,已接入超过1.4万个充电桩,覆盖全国主要城市。5月5日,小米汽车官网调整SU7车辆详情页面措辞,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并明确标注“辅助驾驶功能不能代替驾驶员控制车辆”。
在用户争议方面,小米也迅速回应。5月7日,小米汽车发布《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针对SU7 Ultra“排位模式”OTA推送限制动力输出、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功能争议等问题进行说明。小米承认“功能沟通存在不妥”,并承诺对未交付订单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已提车用户将获赠2万积分作为补偿。这些举措被部分消费者视为“诚意之举”,但也有人认为“道歉来得太迟”。
消费者声音:信任修复之路仍需时间
“作为小米的老用户,看到SU7事故的消息非常痛心。”郑州市民李先生表示,“但小米能主动承认问题并改进,至少说明他们在正视错误。”另一位消费者张女士则坦言:“事故确实影响了我的购买信心,希望小米能用更安全的产品重新赢得市场。”
不过,也有用户对小米的应对持保留态度。“改配服务和积分补偿只能缓解短期矛盾,真正考验在于产品本身是否经得起长期检验。”车主王女士说。她补充道:“如果YU7上市后能证明安全性和性能,或许我会考虑换车。”
行业观察:危机中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某不愿具名的专家指出:“小米作为跨界造车的新势力,在技术积累和供应链管理上仍存在短板。此次事故暴露了其在产品安全设计和用户沟通上的不足,但也倒逼企业加速技术沉淀。”该专家强调,小米若能在YU7等新车型上实现技术突破,或可扭转公众印象。
与此同时,小米汽车的市场表现仍需观察。数据显示,事故后的4月,SU7销量为2.8万辆,虽未出现断崖式下跌,但较此前月销3.5万辆的水平有所回落。业内普遍认为,小米汽车需在6-7月YU7上市时拿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才能稳住市场份额。
雷军归来:品牌重塑与未来布局
5月10日的健身打卡动态中,雷军未提及具体产品,但其回归被业界视为小米汽车重启宣发节奏的信号。值得关注的是,小米近期动作频频:5月7日发布“小米盒子5系列”,5月15日计划推出新手机小米15S Pro,而第二款汽车YU7实车已在北京总部展出,并计划于6-7月上市。知情人士透露,YU7将延续小米“性价比”策略,双电机版价格预计在25-30万元区间。
“雷军的回归不仅是个人形象的修复,更是小米汽车向市场释放‘正常化’信号。”某券商分析师表示,“但YU7能否复制SU7的成功,取决于其在续航、智能驾驶和价格上的综合竞争力。”
更新时间:2025-05-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