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马仕红薯” 卖 30 元!路边摊涨价陷死循环,摊主:提价客少一半

曾经5块钱能买到热乎乎的手抓饼,8块钱就能吃饱一大碗炒粉,路边摊一直是大家心目中的平民食堂。

可如今走在街头,你会发现情况变了:一份普通的炒饭要15块,一杯柠檬茶卖到20元,就连棉花糖都从3块钱飙升到30块。

网友们纷纷感叹:以前没钱吃地摊,现在没钱吃地摊。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今年9月,一组数据让人吃惊:近五年来,国内路边摊的客单价累计上涨了87%,这个涨幅远远超过了同期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不少消费者发现,路边摊的价格甚至比正规门店还要高。

张女士是广州的上班族,平时喜欢在公司附近的夜市吃宵夜,以前一份牛杂15块钱,分量足味道也不错。

现在同样的牛杂要25块,老板还说成本涨了没办法。让她更郁闷的是,附近连锁店的同款牛杂套餐只要22块,还包装得更好。

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各地都在上演。今年7月,广东一位博主做了一次实地探访,结果让人意外:路边摊一份牛杂烫菜要41元,而连锁店同样的菜品只要35.5元;路边摊的炸串35元,品牌店明码标价才33元。

摊主们也有自己的苦衷,在广州番禺一处夜市,茶饮摊主告诉记者,她的一杯茶饮卖15元,虽然顾客觉得贵,但算上各种成本,真没多少利润。

隔壁卖臭豆腐的豆哥也表示,6片臭豆腐15元确实比以前的8块钱贵了不少,但现在物价比以前高,成本上来了也没办法。

成本上涨确实是涨价的重要原因,许多人以为摆摊不用房租,成本很低,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为了规范管理,现在很多城市都设置了统一的摊贩区域,摊主需要支付摊位费。

在佛山某集市,摊位费加水电费最高可达248元一晚,月租普遍在1800元左右,这还不包括设备投入成本,配置餐车、制冰机、冰箱等设备,前期投入往往要一万多元。

除了明面上的费用,还有很多看不见的成本,办健康证、餐车维护、电瓶损耗,每月要几百元;为了保持卫生,每天的清洁费用按人工计算也要15元左右。

一位佛山的茶饮摊主算了笔账:仅日常运营的隐形成本,每月就要三四百元。

不过,成本上涨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摆摊思维的转变,现在越来越多的摊主不再满足于养家糊口,而是想着打造网红摊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提拉米苏,这个本来很普通的甜品,经过精致包装和英文标签加持,在小县城都能卖到20-35元。

还有爱马仕烤红薯,加入麻薯、珍珠等配菜,把5块钱的普通红薯包装成20-30元的网红单品。

前段时间火爆的街头豆芽炒牛肉更是离谱,就是豆芽配点牛肉沫和小葱,居然卖30元一份,这些创新背后,其实是摊主们试图通过提高溢价来增加收入。

然而,这种做法也让摊主们陷入了困境,卖炒田螺的摊主感叹:价格一涨,来买的人就更少了,感觉陷入死循环,由于生意不好,他已经打算转让设备不干了,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从消费者角度看,路边摊涨价还有一个心理因素,大家习惯了路边摊的低价印象,当价格突然上涨时,落差感特别明显,相比之下,正规门店的价格变化反而没那么敏感。

但也并非所有路边摊都在盲目涨价,在广州琶洲黄埔古港,卖牛杂的小琴坚持使用新鲜食材和优质花生油,虽然价格比周边同行稍高,但回头客很多,摆摊看起来简单,实际上要凌晨3、4点起床进货,为了品质真的很辛苦。

这也就能看出,并非是顾客嫌弃路边摊价格高,而是价格高的同时,品质却没有达到,这才是最可怕的。

结语

路边摊涨价既有成本推动,也有经营思维改变的因素,合理的成本上涨可以理解,但盲目追求网红效应和过度溢价,最终会失去消费者。

摊主们需要在成本控制和产品品质之间找到平衡,而消费者也要理性看待价格变化,支持那些真正用心经营的摊主。毕竟,街头的烟火气需要大家共同维护。

信源:

金投网2025-07-10 路边摊怎么比门店还贵了?我们的烟火气,正在被谁偷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美食   摊主   红薯   路边   成本   块钱   价格   消费者   餐车   溢价   佛山   臭豆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