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声在线】
“补冬”新解法:从“吃暖”到“养暖”
定制化膏方走俏 、注入社交属性的围炉煮茶受宠……

气温下降,三五好友围炉煮茶,聊天闲坐。刘丰 摄
“立冬补冬,补嘴空。”这句流传已久的俗语,在立冬后的长沙街头焕发出全新活力。
当寒潮裹挟着凉意席卷而来,传统的冬日进补不再局限于一顿热气腾腾的羊肉火锅,而是升级为涵盖食材定制、场景体验、科学养生的全方位“养暖”工程。11月7日,记者走访长沙街头发现,年轻消费者的涌入,让老字号药房前排起长队,保暖内衣、取暖设备销量飙升,围炉煮茶成为社交新宠,一场从“被动御寒”到“主动养生”的消费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龙思言
传统滋补焕新
年轻群体追捧“定制化暖养”
“你预订的玉灵膏最快也要周一才做好,现在下单的人太多,蒸炉都排满了!”11月6日,九芝堂坡子街店的店员对着电话那头耐心解释。记者在店内看到,货架上陈列的玉灵膏礼盒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有168元、228元、328元三个价签,分别搭配西洋参、酒黄精及双重配料,满足不同需求。“这款膏方要蒸40多个小时,纯古法工艺,最近每天都能卖出几十份,年轻客户占了七成以上。”店员一边整理订单一边介绍。
26岁的长沙白领安安正是玉灵膏的忠实粉丝。“之前熬夜加班后脸色蜡黄,蹲下起身还会头晕。”她告诉记者,在闺蜜推荐下尝试自制玉灵膏,广西桂圆肉和西洋参,按要求蒸制72小时,每天清晨冲来饮用,“一个多月后,感觉自己气色好了很多”。
除了玉灵膏,即食滋补品也成为年轻人的“口袋养生神器”。九芝堂店员透露,99元/盒的5克装燕窝近期销量暴涨,“前几天有个年轻女孩一次性买了6盒,说要回家搭配牛奶红枣自制养生甜品。”而更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养生,正成为Z世代的新潮流。“00后”圆圆拿着写满19味药材的处方单,在药房窗口等待抓药:“我冬天总手脚冰凉,还睡不好,中医特意加了祛湿气、安神的药材,趁立冬好好调理一下。”
九芝堂坡子街店的王医生明显感受到了年轻患者的增多。“以前来开膏方、抓中药的多是中老年人,现在年轻人组团来看诊的情况很常见。昨天还有个姑娘特意要求药方里加促进代谢的成分,既想养生又不耽误塑形。”他介绍,针对年轻人熬夜多、压力大、湿气重的体质特点,药方会侧重温和滋补,避免传统补品的燥热感,让养生更贴合现代生活节奏。
暖经济扩容
从“暖胃”到“暖身”的全场景覆盖
如果说传统滋补是“内调”,那么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则构成了冬日“外暖”的重要支撑。秋末冬初的长沙餐饮市场,羊肉火锅成为绝对主角,但其内涵早已超越“吃饱穿暖”的基本需求。
新长福推出浏阳黑山羊火锅,黑山羊搭配八角、桂皮、当归等香料一起烹饪,全城门店日销量累计50余份。“羊肉是温补食材,加了当归后滋补效果更好,天冷和朋友围坐一桌,来上一锅,又暖又热闹。”正在用餐的市民李先生笑着说。福廷玉餐厅则主打“养生风”,其当归羊肉火锅加入枸杞、红枣调味,少盐少辣更符合健康理念。“现在吃火锅不只是图热闹,还要吃得健康。”店主阿明说。
从餐桌到衣橱,“暖经济”的触角不断延伸。全棉时代印象城店的聚暖内衣货架前人头攒动,店员展示着热销款:“这款腹部、膝盖、后背都做了加厚设计,小程序已经卖了1000多单。”正在选购的张女士拿起一件准备买单:“以前的保暖内衣又厚又臃肿,这款轻薄贴身,还有分区蓄热设计,搭配毛衣外套完全不显胖。”
冬天还没来,取暖设备却已经成为居家暖身的“硬通货”。小米之家泊富店内,踢脚线取暖器被摆放在显眼位置。家住开福区的王先生正在体验操作:“吹起来不干燥,还有过热保护和倾倒断电功能,很适合我这样的租房党。”店员介绍,年轻消费者更偏爱节能静音的款式,一般买来用于小空间供暖。
而社交属性的注入,让秋末冬初的“暖经济”更具仪式感。围炉煮茶的热度随着气温下降一路飙升,抖音平台“围炉煮茶”相关话题播放量已达163.8亿余次。长沙五一广场附近的茶饮店,傍晚时分便座无虚席,炭火炉上煮着红茶、陈皮,搭配红薯、板栗、年糕等食材,氤氲的热气中夹杂着欢声笑语。“人均100多元,既能取暖又能拍照打卡,和朋友聊聊天可以坐上一下午,太惬意了。”大学生小林举着手机记录美好瞬间。
理念革新
科学养生引领“理性进补”新风尚
“传统进补的核心是‘药食同源’,这与现代营养学不谋而合,但盲目跟风不可取。”湖南省胸科医院营养科主管技师唐寒梅指出,古人所说的“以形补形”,本质是食材中的营养素在发挥作用,如核桃富含的α-亚麻酸能维护神经系统健康,而现代营养学则能提供更精准的搭配方案。“比如红枣、阿胶等‘补血’食材,核心营养是铁和叶酸,但动物肝脏、红肉中的血红素铁吸收率更高,两者搭配食用效果更佳”。
这种科学养生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接受。在选购滋补品时,95后消费者更倾向于“看配料表说话”,低糖、低脂、无添加成为重要考量。上述九芝堂店员发现,年轻客户会详细询问膏方的糖分含量、药材配比,甚至要求查看检测报告。“以前长辈买滋补品只看品牌,现在年轻人更关注成分和功效,比如会特意选择不加蔗糖的燕窝,或者要求减少膏方中的蜂蜜用量”。
唐寒梅给出现代进补的实用建议:“年轻人可以践行‘五谷为养’,把精米白面换成全谷物和杂豆;遵循‘七分饱’原则,搭配轻食理念,避免进补过度;传统饮品可以低糖化,用天然食材本味替代添加糖。”她强调,健康是整体生活方式的结果,均衡膳食为基础,辅以充足睡眠、适度运动与良好心态,才是最科学的“进补”之道。
从老字号药房的定制膏方到餐厅的养生火锅,从贴身的分区蓄热的保暖内衣、节能取暖设备,再到社交属性满满的围炉煮茶,今冬的“暖经济”早已超越物质层面的御寒需求,成为年轻人表达生活态度、追求健康品质的载体。这场从“吃暖”到“养暖”的消费升级,既延续了“立冬补冬”的传统智慧,又融入了现代科学的养生理念,让冬日进补变得更精准、更舒适、更具仪式感。
来源:华声在线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