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一步不退,荷兰威胁:不要购买中国工厂芯片,欧盟对华翻脸

进入10月以来,荷兰接连出手,把中国公司在欧洲苦心经营多年的芯片资产给“强行接管”了。中方当然不惯着,立刻亮出反制动作,态度非常清楚,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接着,据10月22日消息,荷兰还郑重其事地“提醒”客户别用中国芯片,而欧盟也紧随其后,把几家中国能源企业列进了制裁名单。

中欧关系变得愈发紧张,这场围绕芯片的冲突,其实掩不住背后的深层较量,谁来掌握未来技术和产业的主动权,已经不是默契和合作能解决的问题了。

荷兰强接安世,中国果断反制

荷兰这次以“国家经济安全”为由,引用自家的法律,强制把公司接管了,这可不是小事。

安世在中国有个核心工厂,承担了大部分芯片封装和制造任务,对欧洲的产业供应链起着关键作用。

中方的回应很快,先是中国商务部门宣布,对安世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实行出口限制,关键零部件不再自由出口。

换句话说,荷兰想掌握安世的控制权,但如果没了中国工厂的支撑,这个“接过来”的公司也难以正常运转。

中国方面的立场也表达得很明确,这种打着“安全”旗号的行为,实质上就是对国际企业合作的干预,破坏了原本正常的商业秩序。

外交层面也多次强调,希望荷兰能纠正错误,恢复企业的正常经营状态。这番话听着是外交辞令,实际传递的信号很清楚,中方不会退让。

说到底,这次事件的背后,不只是中荷之间的经济摩擦,它牵动的是更大一盘棋。

美国这些年一直在半导体领域对中国实施各种限制措施,而荷兰作为美欧阵营中的一员,在关键时刻配合得也不含糊。

这次“接管”事件,无疑是向中国释放了一个强硬信号,但中国的反应,也说明了这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压下去的对手。

芯片市场成焦点

在荷兰接管安世之后,事情没有就此打住。

很快,安世半导体就向外界发出信息,提醒客户注意来自中国工厂的芯片,暗示这些产品存在“质量风险”。

这种做法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是在试图切断市场对中国制造的依赖,甚至是一种“软封锁”。

与此同时,欧盟的动作也开始频繁,原本还打电话过来和中方探讨稀土出口问题,但转身就把几家中国大型能源企业纳入了对俄制裁名单。

这种前后态度落差之大,让人不禁怀疑,欧盟的对华政策是不是正在发生转变。现在的局势已经不只是荷兰单打独斗,而是欧盟整体在对中国采取更具攻击性的策略。

不管是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还是受外部压力影响,欧盟在这场芯片风波中,很明显地偏向了美国那一边。

尤其是在技术安全、产业链把控这些问题上,欧盟似乎也开始有了更明确的立场。

可以看出,欧盟面对中国崛起带来的产业竞争压力,并没有选择坐下来谈,而是用各种方式设限、打压。

这种趋势一旦延续下去,中欧之间的合作基础就会越来越薄,矛盾反而会越来越深。

这时候再去讲什么“互利共赢”,恐怕已经显得有些空洞了。现实就是,技术领域的竞争已经摆到桌面上,谁想保住自己的位子,就必须拿出真本事。

博弈背后是规则之争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围堵,中国并没有选择情绪化回应,而是一步步用制度和规则进行反击。

对安世在华业务实施出口管制,既是对荷兰接管的直接回应,也是在提醒欧洲各方,不要低估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角色。

稀土问题上,中方一直保持克制态度,过去几年中国对欧盟企业在稀土获取、技术合作等方面提供了不少便利。

但现在的情况变了,欧盟一边享受中国的原材料供应,一边又试图在其他领域对中国施加压力,这种“吃饭砸锅”的做法,自然不可能得到中方的继续容忍。

这次中方采取的反制措施,并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有明确的逻辑支撑。

对方以“国家安全”为由干涉企业运营,那中方就以“产业安全”为由保护自身利益,这是对等的反应,不是情绪化的报复。

更重要的是,这种反制是建立在国际法律和规则基础上的,用的是合法合规的手段,而不是随意出牌。

从长期来看,这场博弈其实是在重新定义全球技术体系的游戏规则,中国要守住的,不仅是企业利益,更是产业链的稳定性和主导权。

如果任由外部势力不断打压,不仅中国会受影响,整个全球供应系统也会因此变得更加不稳定。

中方的另一层考量是战略自主,面对外部压制,逐步减少对外部关键技术和资源的依赖,是当前政策的重点方向。

这场芯片风波,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中国进一步推动自主研发、完善本土产业链的紧迫感。

芯片之争背后的现实选择

这场风波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是技术合作的争执,而是涉及到国际秩序和利益分配的较量。

中方的态度没有改变,合作可以,但要讲公平、讲规则、讲尊重。如果对方一边说着合作,一边动手动脚,那就别怪中国也开始亮底牌。

从目前看来,欧盟的做法正在拉远它与中国之间的距离。

短期内,这或许能满足它在安全和政治上的某些诉求,但长期来看,这种对抗策略可能会反噬自身。

因为技术和产业链不是靠政策就能立刻转向的,断掉与中国的合作,很可能会让欧洲企业陷入更大的不确定。

中国也要面对现实挑战,在全球化不再顺风顺水的背景下,如何在稳定外部关系的同时,加快内部技术突破,是接下来的关键任务。

不能寄希望于外部回心转意,而要靠自身硬实力争取话语权。

这场芯片引发的争端,看似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摩擦,实则是一场更大范围内的全球竞争。技术不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全面竞争的一环,谁控制技术,谁就掌握未来。

参考资料

嚯!欧盟被曝正研究对华贸易选项,还在制定“反制清单” 2025-10-23 11:45·观察者网

欧盟对俄制裁列单中国企业,商务部:中方坚决反对,将采取必要措施! 京报网2025-10-23 21:09

荷兰安世警告客户:不要买中国工厂的芯片! 新浪财经2025-10-23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6

标签:科技   荷兰   中方   中国   欧盟   芯片   工厂   反制   企业   技术   产业链   中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