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功:华国锋的儿女亲家,当山西一把手8年功勋卓著,享年96岁

在历史的转折关口,华国锋力挽狂澜,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几年之后,华国锋退位让贤,远离了政治漩涡。世人都知道华国锋的大度,却不知华国锋并不姓“华”,而姓“苏”。早年间,华国锋在山西搞革命时,结识了自己一生的知己——李立功。

老一辈的友谊很好传承到了下一代身上,华国锋的小儿子苏斌和李立功的女儿在老一辈的撮合下,结为了夫妻。

李立功,1925年生于山西交城。他成长的年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小时候,他家境还算可以,读了一些书,为以后的革命之路奠定了不错的文化基础。七七事变后,日军入侵华北,中国开启了全面抗战。

那时,全国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都被岌岌可危的局势调动了起来。年仅12岁的李立功也不遑多让,在山河飘摇之际,加入了山西交城的游击队。

游击队隶属于中共武装,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李立功算是找到了正确的组织。对此,他曾经说过:“我当年很小,只知道打鬼子,国民党的军队都不在农村发展,我只好加入游击队。”巧合的是,游击队的政委不是别人,正是华国锋。

起初,李立功仅是一个毛头小子。在华国锋的悉心培养下,能力逐渐强大,当上了干事。两人历经了许多战斗,最值得引以为豪的就是草庄头战斗。

那是发生在1940年的战役,是抗战最艰难的时刻。草庄头位于古交市邢家社乡,属于交城县六区,是敌占区到根据地的要塞。日军凭借着正规的武器装备,占领了草庄头,逐步在村旁的山岗上修建碉堡,还挖了壕沟,埋了地雷。

同时,日军以草庄头为据点,不时就向根据地扫荡,执行泯灭人性的“三光政策”。另外,在草庄头村西的小山上,日军还修筑了另一座碉堡,用青石和水泥制成。据点一共驻扎着一个小队的日军,伪军一个中队,六十多人。

如何拔掉这个据点,是交城县游击队急需解决的问题。华国锋和李立功一商议,决定围、困、挤、拔战略。首先,游击队先是引诱日军小队出来,进行了一场小规模的埋伏战。日军被打怕以后,龟缩在据点不敢出来。

随后,李立功又参与了策反伪军的行动。下一步,游击队又与伪军一道,给日军摆下了一道鸿门宴,让日军五迷三道,进入梦乡。最终,游击队没用多大功夫,就解决了草庄头的鬼子,拔除了这个据点。

刚立功不久,刘伯承从太行东面过来,路过这里,准备去延安。听说了交城游击队拔除据点的战斗,就逗留了一阵。听说了战士们的英勇的事迹,刘伯承称赞道:“你们干得不错,没用大部队,就拔除了一个小队的鬼子。”1943年11月20日,《晋绥日报》还专门刊发了文章,进行了报道。

建国后,李立功曾在北京工作过一段时间。改革开放以后,李立功回到了山西。

从1983年开始,李立功当上了山西一把手,开始了八年的执政生涯。在任上,李立功积极推进山西的平反工作,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同时,李立功还研究制定了新的经济政策,注重能源优势,搞能源事业,让山西百姓摆脱了吃不饱饭的日子。

离休后,李立功不忘老领导、老知己的恩情,帮助华国锋修建了陵墓。如今,陵墓不仅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也成了当地百姓业余活动的场所,可谓是一地多用。2020年,李立功因病医治无效,在太原逝世,走完了96岁的一生。

参考资料:

《华国锋归葬山西前后》参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1

标签:历史   享年   山西   功勋   卓著   把手   李立   华国锋   游击队   日军   据点   交城   交城县   伪军   小队   鬼子   碉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