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色滋寒露,芦花荡晚风。
10月8日8时41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天气由凉转寒,露水渐浓,昼夜温差增大。此时养生应注重“防燥、保暖”,以顺应自然规律,增强体质。
“寒露脚不露”这句老话一冒出来就知道天气是真冷了。
寒露节气一到,昼夜温差能差15℃,早上出门可能打哆嗦,中午又有点晒。
空气也干得厉害,嘴唇裂口、嗓子痒是常事。
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王起提醒,其实寒露养生不用复杂。记住这几个 “接地气” 的要点,跟着做就对了。
穿:别让脚 “受冻”,这2个部位得护住
寒露最该防的是 “寒从脚起”。脚离心脏远,血液循环慢,一受凉就容易感冒、拉肚子,甚至腿抽筋。
➡ 袜子别穿太薄,鞋要包脚踝:
别再穿露脚踝的船袜了,换成纯棉中筒袜,保暖又吸汗;鞋子选能盖住脚踝的款式,哪怕是运动鞋,也比露脚踝的短靴暖和。
早上出门前可以摸下脚,如果是凉的,就再穿双厚点的袜子。
➡ 腰腹别露,穿件 “小背心”:
很多人穿卫衣、毛衣喜欢扎进裤子里,其实可以在里面加件薄保暖背心,护住腰和肚子。
尤其是老人和女生,腰腹一凉,很容易痛经、腰疼,加件贴身背心,不臃肿还暖和。
➡ 别穿太 “捂”,出汗反而容易感冒:
有的人为了保暖,里三层外三层裹着,一活动就出汗,风一吹反而着凉。
穿衣服遵循 “洋葱式”,贴身穿薄秋衣,中间穿毛衣或卫衣,外面套外套,热了能脱,冷了能加,灵活又保暖。
寒露的 “燥” 比秋分更厉害,还带着 “寒”,光喝梨汤不够,得吃对东西才能双管齐下。
01、多吃 “润又暖” 的食物
早上喝碗银耳百合小米粥,又润又暖;中午可以吃点山药炖排骨、萝卜炖牛肉,既能补营养,又能缓解嗓子干;晚上煮个冰糖雪梨水,睡前喝半杯,嘴唇和嗓子能舒服不少。
02、别贪嘴 “凉果”“辣菜”
柿子、螃蟹虽然是深秋常见的,但柿子偏凉,吃多了容易胃疼;螃蟹更寒,最好搭配姜醋吃,一次别超过一只。
还有麻辣火锅、辣椒,吃多了会加重口干、便秘,尽量少吃。
03、每天吃把坚果
核桃、杏仁、腰果这些坚果,每天吃一小把,能补充油脂和热量,帮身体抗寒。但别吃盐焗、油炸的,选原味的最好,避免上火。
寒露早上气温低,尤其是7点前,容易有雾,空气不好,还容易冻着。
最佳时间:上午10点后,下午3~4 点。
这两个时间段太阳足、气温高,适合出门活动。可以去公园散步、打太极,或者在家做套拉伸操,出点汗就行,别累着。
运动前别忘 “热身”,运动后别马上脱衣服:出门运动前,先在家做5分钟热身,搓搓手、跺跺脚,活动下胳膊腿,避免突然运动拉伤。
运动后出了汗,别立刻把外套脱了,先擦擦汗,等体温降下来后再慢慢减衣服,免得感冒。
老人别做 “剧烈运动”:广场舞、快走就很好,别学年轻人跑步、跳绳,避免膝盖受伤或体力不支。
如果天气不好,就在家阳台晒晒太阳、做做家务,也算活动身体。
最后提醒:寒露养生核心就是 “避寒、润燥、别折腾”。
穿暖点、吃对点、动对时间,不用搞复杂的补品,身体就能舒舒服服,安稳过好这个深秋!
来源 健康河南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更新时间:2025-10-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