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火柴厂“博物馆”火花

呼和浩特简称“呼市”,旧称“归绥市,蒙语意为“青色的城”,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先秦时期,赵武灵王在此设云中郡。明万历三年(1575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塔汗在此兴建“库库和屯”城。明朝赐城名为“归化”,民国时改为归绥市,195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改归绥市名为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草原丝路的必经地,呼和浩特的文化遗产丰富,包括大窑文化遗址、长城遗址、云中古城、昭君墓等,这些古迹见证了呼和浩特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辉煌。

解放后,呼和浩特火柴厂出品过多组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火柴商标,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当属内蒙古博物馆(现为呼和浩特博物馆),从60年代初期的木刻风景,到后期的胶印风景,以及各种玻卡、土卡,足见该建筑在内蒙古的崇高地位。

内蒙古博物馆1955年筹建,1957年5月1日开馆,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0周年大庆的重点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区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内蒙古博物馆座落在呼和浩特市中心的新华大街,其主楼三层两翼两层的白色建筑,主楼顶端塑有凌空奔腾的白骏马,象征着蒙古民族和其他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吉祥如意,欣欣向荣,勇往直前。因为其顶端白骏马凌空奔腾的造型,又被称为“大白马博物馆”,是呼和浩特市历史地标性建筑之一,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展览面积3650平米。

内蒙古博物馆2006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公布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2010年正式划归呼和浩特博物馆,2013年12月新馆开始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展览面积3650平方米。为了迎接2016年5月18日的国际博物馆日,经历了五年的建设改造,以呼和浩特博物馆的新面貌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改造后的博物馆以蒙元历史文化为主题,展出了700多件展品,包括青铜、玉器、陶瓷、铁兵器、武器、丝织品等多个种类,展示了蒙元文化的历史内涵和地域特色‌。

呼和浩特博物馆的展厅分为“蒙元王朝”、“盛世乾坤”、“民生万象”和“精神文化”四个部分,通过实物、文字和图片等形式全方位展示蒙元文化的历史内涵和地域特色。展品中包括元青花、八思巴文官印、鹿纹建筑构件等珍贵文物,许多展品都是首次亮相。此外,博物馆还设有特展厅,展示从秦汉到隋唐的历史文物,反映了呼和浩特地区在各历史时期的文化交流和发展‌。呼和浩特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历史文化的场所,更是几代呼和浩特人共同成长的记忆。它的前世今生见证了呼和浩特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变迁,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光深巷旧回忆##收藏##火花##呼和浩特##呼和浩特头条##内蒙古##内蒙古头条#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历史   呼和浩特   火花   博物馆   火柴厂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   展品   文化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